孟書強
事件回放:去年以來,民營企業加多寶和國有企業廣藥集團的互掐一直沒有停息。最近被爆出配方“烏龍門”和“維C事件”后,廣藥直言這是競爭對手在故意妖魔化,擬報案反擊黑公關。而遭遇“標準門”的民營企業農夫山泉更是連發多篇聲明稱產品達標,并怒指近期風波的始作俑者是國有控股飲用水企業華潤怡寶。
1926年,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的文章中說,他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近一個世紀過后,一些企業似乎是領會了其中的“真諦”。近日,無論是遭遇配方“烏龍門”的廣藥,還是身陷“標準門”的農夫山泉,都把自身的遭遇歸因于競爭對手的蓄意抹黑。
廣藥的理由是,央視報道“維C事件”后,廣藥本著對消費者負責到底的態度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后,鮮有媒體報道以安慰消費者,卻依舊專注于譴責廣藥集團。而且,這次輿論熱潮中的大部分稿件都有同質化特征,傳播時間相對集中。廣藥據此懷疑此次負面輿情可能被競爭對手操縱,以期通過詆毀廣藥集團聲譽,進而間接損害王老吉[微博]品牌形象。
農夫山泉的推理邏輯和廣藥類似。農夫山泉判定華潤怡寶是幕后黑手的證據是:華潤怡寶“在世界水日大肆宣傳我國2008年—2012年驚動全國的水污染事件”,并通過網絡媒體“強化對民眾感官的刺激”,將水污染事件制成廣告等。農夫山泉在近期一份公司聲明中稱:“我們有理由相信近期針對農夫山泉的一系列的報道是蓄意策劃的,隱藏在幕后的就是國有控股飲用水企業——華潤怡寶。作為國有控股的飲用水企業,利用民眾對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的恐慌心理作為行銷手段,以達到打擊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這一做法令人遺憾。”
廣藥的競爭對手是否蓄意妖魔化廣藥,華潤怡寶是否是農夫山泉“標準門”的幕后推手,僅憑廣藥或農夫山泉一方根據新聞報道所作出的“推理”,這顯然是不夠的。事實如何,在權威調查出來之前,任何一方都不應妄加評判。
不過,這兩起國企和民企的“戰爭”背后的思維邏輯卻值得我們深思。廣藥在遭遇輿論批評后,第一時間選擇的不是用事實證明自己到底有沒有配方,不是向公眾澄清為什么會出現前后表態不一致的“烏龍門”,而是在證據并不充分的情況下,就將責任推到競爭對手身上。同樣的,農夫山泉在陷入“標準門”后,也并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回應公眾對其標準低于國標的質疑上,而是在公眾對其“標準”還充滿疑惑和不解的時候,選擇把矛頭指向競爭對手。
一場本該依據法律、遵守市場經濟規則的企業競爭,就這么在“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對方”的思維邏輯下,變成了企業間相互指責的鬧劇。而最應被追問的事實真相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最應該知道真相的消費者也被擱置一旁。
競爭性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場經濟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證。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本就是市場機制的要義。而誠信是實現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關鍵環節,市場和消費者才是最公正的裁判。換言之,待真相大白之后,如果農夫山泉確實遭遇到不正當競爭,被競爭對手污蔑、陷害和中傷,華潤怡寶必將為公眾所不齒,受到消費者冷落而淘汰;加多寶如果真的妖魔化了廣藥,也必難逃此劫。
反之,如果農夫山泉或廣藥確實存在問題,那么不管是作為競爭對手的華潤怡寶,還是作為消費者的一般公眾,都有權力也有責任進行揭露。即便是華潤怡寶和加多寶在“蓄意策劃”,只要沒有陷害栽贓,就沒什么不可以。競爭對手之間的這種互相監督,互相“拆臺”對市場和消費者有利而無害。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競爭對手之間的互相監督才迫使企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達到提高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的結果。
競爭不是靠相互抹黑能起到作用的,謊言終有被戳穿的那天。國企和民企也不是天然對立的,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不應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對方。在市場經濟里,造謠說謊、惡意抹黑者最終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為理性經濟人,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應該懂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