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經緯
春節期間,中國鞭炮聲隆隆,海外市場貨幣競相貶值。
在年初的《2013貨幣戰:非對稱性央行博弈》(上、下)中,筆者曾言,這是一場非對稱的央行博弈,貨幣戰的輿論熱會將新興市場國家引入連環效應之中。
委內瑞拉宣布從2月13日起將本幣對美元匯率升至6.3,此前為4.3,1月該國通脹率高達22.2%;而埃及貨幣2013年以來已貶值8%。
還有些國家或將前仆后繼地加入競相貶值行列。近期,韓國開始對日本不滿,過去6個月日元對韓元下跌超過20%,直接損害韓國出口;澳大利亞聯儲Stevens表示,目前利率處于較低水平,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增加。
一面是諸多國家摩拳霍霍,一面是剛剛閉幕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不疼不癢。該會議聯合公報表示,監控以本國國內目的推行的政策向別國負面溢出現象,抑制競爭性貶值,抵制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但同時默許日本貨幣貶值。
為何?多數人的會議,從來都只是形式。
眾多日元貶值的理由不堪一擊。2008年8月以來,日元名義有效匯率升值21%,但實際有效匯率僅升值6%。更長時期更是如此。1994年1月以來,名義升值27%,但實際貶值32%。且2009年以來名義和實際都經歷較大貶值。因而,將日本貿易逆差歸咎于日元匯率純屬無稽之談。
日本“方興未艾”,英國烽煙再起。本周,英國央行會議紀要顯示,支持擴大QE人數增至3人,支持將QE規模擴大250億英鎊。英鎊近期已下跌近10%,候任央行行長馬克·卡尼一旦上任,英國貨幣政策或將更加放縱。
英國央行歷史上犯過幾次錯誤,使得英鎊日薄西山。大蕭條時,最早與黃金脫鉤的英國,雖然復蘇較快,但貶值卻為英鎊沒落埋下伏筆。英鎊三次大貶分別始于1938年、1948年及1967年,但在上世紀20年代末已見先兆。
英國央行這次顯然也沒有從中汲取教訓,一是過去5個月來,做空英鎊的投機者首次超過了多頭,僅次于日元成為第二大空倉。英國目前面臨諸多擔憂:經濟增長處于三底衰退邊緣、惠譽標普威脅降級、新央行行長可能力推貨幣寬松。1992年的故事還會重新上演嗎?
二是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美聯儲內部對政策退出愈加堅定。英國如果不緊跟“大哥”后果會很嚴重。
美聯儲1月FOMC會議紀要顯示,支持提前放緩或結束資產購買計劃的委員已從“數位”(several)上升至“多位”(a number), 同樣多的(a number)委員討論了“延長債券持有時間”以補充或代替QE。市場強烈反應,美股、黃金、商品大跌,美元飆升。
是時候再提強勢美元了。美國經濟諸多內生動力轉強跡象:1.制造業回流和3D制造;2.提高服務業可貿易化式再平衡降低弱美元依賴;3.能源獨立戰略,美國2012年12月原油進口量為1997年2月以來最低,同年石油日產量創15年來新高,2012年1~10月,美國能源產量能滿足84%的國內需求,有望創1991年以來最高自給水平。
輔以財政趨縮、貨幣從緊(聯儲資產結構調整和定向資產購買),資金流向新興市場收斂,美元中線轉強概率大增。美元上次趨勢性走強是1996年,后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現在的情況和1996年有不少類似之處。
我們再來總結下,安倍晉三逼迫著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想著債務貨幣化,英國候任央行行長馬克·卡尼幻想著更多QE,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則可能在想著貨幣債務化,歐洲央行在LTRO還款順利之下資產負債表開始掉頭向下。
至于中國央行,筆者的理解其收縮是半被動半主動,半被動是由當前外匯占款主導的貨幣創造機制決定的,半主動是因為2012年起央行退出寬松的意味甚濃,這從周小川行長的多次演講中可看出。
截至2012年11月末,中國央行資產規模達到28.99萬億元,較2012年1月減少5100億元,為2002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可以視為一個拐點。去年12月資產增長4660億,但這可以視為季節性因素,春節后首周央行時隔近8個月重啟正回購并暫停逆回購,實現資金凈回籠9100億元。
數據顯示,以美元計算,全球央行資產負債表的4周平均變化值剛剛創下了從2009年7月以來的最大降幅。未來數年,美聯儲將引領全球央行去杠桿,盡管其中會一波三折。
在大勢之前,莫為輿論熱而誤導,逆行無異于螳臂當車,是為非對稱性央行博弈。
(作者為本報編輯,微博:http://weibo.com/aijing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