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洋
編者按日前,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增加20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簡稱RQFII)投資額度。
RQFII擴容被市場普遍理解為重大利好,然而,這項政策發布至今,股市依舊掙扎在泥潭之中。那么,RQFII擴容為何難以激活A股市場?RQFII擴容難道僅僅是迎合境外投資者增加A股資產配置、引入長期投資者入市的單一政策舉措?其背后有無更深刻的政策意圖?今日刊登的兩篇文章,將從不同角度對RQFII擴容政策進行透視和分析。
記者趙洋拯救A股的聲音由來已久,RQFII擴容迅即被很多人視為一劑“良藥”。11月13日,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增加20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以下簡稱RQFII)投資額度,繼去年底首批試點200億人民幣、今年4月新增500億元人民幣之后,此次大幅度擴容后,RQFII總額度將達2700億元人民幣。
如果從2009年8月份A股市場的反彈高點算,近三年半的時間里,上證指數從彼時3400余點,跌至現在2000點左右。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人心思漲,期盼拯救A股的大討論也有多次,此次RQFII的跨越式擴容,顯然很容易被貼上“特大利好”的標簽。但A股市場的表現并不“激動”,在此消息公布后,上證指數依然“跌跌不休”,數度下破2000點整數關口。RQFII大擴容,為何難以激活頹勢已久的A股市場?
其實,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環的RQFII,其大規模擴容,具有更為廣泛的意義,從更本質上來說,這樣的一項擴容舉措,并非是短期政策,而更加著眼于中國金融業未來的改革開放。即便僅對A股市場來說,我們認為,其既不是也不可能成為扭轉市場走勢的“救星”,因為影響市場走勢的因素很多,政策或者是資金供給僅僅是其中一二。
坦白地說,之于A股市場,RQFII的確是難得的、規模不小的長期資金,有望成為未來重要的機構投資者。A股市場向來被視為以散戶為主的投資場所,市場投資理念不成熟,投資文化落后,以及市場頻繁的大起大落,皆與投資者隊伍狀況有關,因此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是證券監管機構多年的工作重心。伴隨著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步伐的加快,人民幣投資渠道的拓展備受關注,適時適度擴大RQFII的試點額度,既順理成章,又壯大了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同時,低迷已久的A股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的估值吸引力日漸提升,一些海外機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需求日盛,這是監管部門一再增加境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額度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觀察已經開閘十年之久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我們不難發現,海外資金的進入依然是相當理性謹慎的,其擴容并不會成為扭轉市場走勢的關鍵。早在2002年就推出的QFII,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A股市場的重要途徑。現在,QFII已成為A股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近2000億元,在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保險公司等眾多機構投資者中排名較前。即便如此,不斷擴容的QFII,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依然是象征意義更大,更多的是心理作用。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目前QFII與RQFII的投資額不足3000億元,只占A股市場自由流通市值不足4%,與周邊市場相比相差較大。也就是說,RQFII的大幅擴容,并不會就此改變市場的資金供需狀況,從而扭轉市場低迷走勢。
從影響股票市場走勢的更多因素來看,投資者結構或者是長期資金供給僅僅是一個方面,市場的走勢是多因素綜合決定的結果。
其一,走過二十余個春秋的A股市場,體量已經較大,市場深度和結構非十余年前可比,此時市場的長期走勢絕非一兩項所謂“利好”可以改變。A股市場發展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人稱為“政策市”,言下之意,政策決定市場漲跌。現在,盡管政策依然相當重要,但對于一個市值超過20萬億元,在全球股市排名靠前的市場,來自政策影響的力量已經不斷弱化,漲跌走勢更多來自市場力量。中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A股無論是交易賬戶還是持倉賬戶占比,均已創出2008年年初以來的低點。由此可窺當前市場低迷之狀。要改變如此信心不足的股票市場,需要的絕不會是一兩項政策。
其二,當前國內外經濟走勢的復雜性,依然是制約A股市場的根本因素。作為經濟晴雨表,股票市場最終反映的是經濟走勢。在外需不足,內部經濟轉型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從此前高速增長不出意外的回歸到中低速增長。盡管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當前經濟正在筑底企穩,但上市公司的業績好轉還需一段時間,相應的,股價走勢也還處在筑底階段。
當然,投資者也不必過于悲觀,畢竟RQFII擴容的一小步,實乃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一大步,是中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魅力體現。基于此判斷,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股票市場,理應成長為與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相匹配的投融資市場,伴隨著一系列改革深化,擺脫頹勢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