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保
這兩天,關于EMBA圈子的話題比娛樂圈更引人關注。
自從地產大佬王石通過長江商學院結識年輕女星的消息傳出之后,微博名人以及社會各界紛紛拿起EMBA話題調侃,甚至有傳言女學員會給男學員送房卡,如此種種,讓商學院EMBA這個名詞一度成為本周最熱話題。甚至我周圍一些企業家朋友也紛紛“躺槍”,被別人調侃是否有此“遭遇”。
拋開由此圈子衍生出的花邊新聞,不可否認的是,EMBA為企業家圈子的融合帶來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為企業家尋找商機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徑。因此近年來各種商學院層出不窮,各種課程不斷跟風,學費也年復一年水漲船高,但這些都擋不住企業家們對此的熱情,再加上艷遇炒作,近幾天各種商學院的學費更是不斷走高。
刨除學習進修相關管理知識,很多讀過商學院的企業家朋友都表示,自己花費高額費用,更重要的是看中該圈子帶給自己的人脈資源。這也與當下國人流行的圈子文化息息相關。同學講同學圈子,朋友講朋友圈子,戰友講戰友圈子,官場講官場圈子。整個社會都是以圈子為單位來相互依存和競爭,而對個人是不大承認的,即使偶有孤膽英雄奮力抗爭,結果也往往以悲壯收場。因此,企業家如果沒有加入一個圈子的話,就會感覺孤立無援。
圈子即人脈,可以轉換成生產力。在美國,有一句流行語:“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認識誰(whom you know)。”而卡耐基在研究成功學時也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的成功,有85%取決于人脈建構與經營的狀況。每個人都生活在盤根錯節的人脈網絡中,要想生活充滿樂趣、事業一馬平川,誰也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與扶持。
事實上,幾乎每個EMBA班都更看重圈子所帶來的人脈。今年在某大學讀EMBA 的一位企業家朋友如此表示:“讀EMBA 的同學,社會地位比較相似,都有各自不同的資源,大家在一起可以做一些資源整合、利用”。
而圈子的力量,也得到很多次證明。比如蒙牛董事長牛根生,他于2006年加入“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與吳敬璉、張維迎、周其仁、龍永圖,以及柳傳志、張瑞敏、寧高寧、馬蔚華和王石等同屬該俱樂部會員,彼此關系較為熟稔。據牛根生回憶,蒙牛由于資金短缺爆發被收購危機、處于窘境之際,柳傳志“連夜召開聯想控股董事會,48小時之內就將2億元打到了老牛基金會的賬戶上”,而“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微博]聞訊后,二話沒說,火速送來5000萬元;分眾傳媒[微博]的董事長江南春[微博]也為老牛基金會準備了5000萬元救急”等,該俱樂部會員“90%以上的理事、同學從人力、物力、財力等不同的角度,給予了支持。”
不僅如此,圈子也給內部會員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如寧高寧與牛根生的熟悉,促使了中糧入股蒙牛,為雙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間。
除了各種商學院之外,圈子的作用越來越多地被人所重視,也成為當下一個新賣點。比如我所加入的“群象島”,正是這樣一個圈子。她講究“有意義、有意思、有生意、有生活”,拋卻了圈子所能帶來的資源和生意之外,也講究企業家能夠更自主地支配和決定自己的社交話語權,而不是單純的命令式學習。這樣的圈子可能會改變企業家們的交流與公關模式,譬如“群象島”旗下的主題旅行“百家名企探營”,即是商界交流的一種新名片。換句話說,在哪個圈子里社交,能標注你是哪一類人,也能決定你將遇到誰,還能影響你能做到什么。
就我個人而言,通過“群象島”結識了許多朋友,讓我能夠更輕易更大量地接觸企業管理的實績案例,也得以傾聽更多企業家的意見,獲得了更系統的認知。
那么,除了加入各種社交圈擴大人脈資源之外,提升人脈競爭力的技巧還有哪些呢?
首先要建立守信用的形象。如何建立一個讓人信任的形象,是讓人脈競爭力可以產生正向循環的關鍵。如果一個人講的話每次都要打七八折,那么他認識的人越多,帶來的負面效應就越多。
其次是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如果自身有某些方面的知識,那么周圍的朋友就都會找你溝通相應的信息,自己再對此稍加利用,就可以建立一個廣大的人脈網絡。
再次,樂于與別人分享。不管是信息、金錢利益或工作機會,懂得分享的人,最終往往可以獲得更多。而那些不愿付出只想回報的人,會永遠被排斥在各種圈子之外。
最后,增加自己曝光的通道和機會,充分把自己推銷給別人。
(李金保,博思人才合伙人,首席高管尋訪顧問 微博:@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