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洪安
咸豐六年(1856年)春夏之交,湘軍與太平天國西征軍曠日持久的武漢三鎮攻防戰,硝煙漸散,湘軍悍將曾國荃(曾國藩九弟)來到了剛剛收復的漢口。
自詡“揮金如土、殺人如麻”的曾國荃,這一回并不是要向敵方名帥翼王石達開叫陣,而是應軍中同袍劉長佑之邀,現身遠近聞名的漢口寶慶碼頭,為湖南第一商幫寶慶幫“撐場子”。
一出持續長達百年的商幫“碼頭風云”,至此高潮再起。
1傍大款 打碼頭
原來,當時活躍于長江中游商業重鎮漢口的兩大商人集團——寶慶幫與徽州幫,正為擴大本幫勢力、爭奪碼頭地盤鬧得不可開交。
劉長佑(后來因戰功彪炳歷任兩廣、直隸及云貴總督)乃寶慶府新寧縣人,他受漢口寶慶會館首任會長何元侖之托,欲借實力強橫的湘軍名頭,打壓對手氣焰。
據民間記述,何元侖時年已七十開外,得到曾、劉二將出面,底氣陡增,即號召會眾,加緊操練,伺機向徽州幫出擊。對方探得風聲,決定先下手為強,率先聚集幫中武功高強者,偷襲寶慶幫。兩幫相逢勇者勝,雙方在寶慶碼頭上短兵相接,大打出手,結果各自數十人戰死,傷者不計其數。
此役最后以徽州幫敗退告終,寶慶幫趁機稱雄漢水江岸,將勢力范圍大大擴充至寶慶碼頭地界之外建成寶慶街等“六街八巷”,留存至今。
明清以來,木材都是漢口的大宗交易商品之一。早在清朝嘉慶(1796~1820年)初年,湖南中南部寶慶府所屬的邵陽、武岡、新寧、新化等縣船幫商人,運送本地出產的大量木材,沿資水順流而下入洞庭湖,再溯長江抵達漢口,在長江和漢水交匯處沿岸,龜山對面,創建了本幫的專用碼頭——寶慶碼頭。
他們每年的銷貨金額以百萬兩白銀計,以其為主力的湖南幫,逐漸占據漢口木材市場的鰲頭。
但寶慶府與漢口水路距離一千多里,船只往返一程動輒數十天,一開始幫內又未留專人看守碼頭,同樣看中此地位置的徽州幫,乘虛而入,反客為主,不讓新到的寶慶幫船只靠岸,由此引發兩幫激烈的碼頭爭奪戰。
此后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的140余年間,寶慶幫為保住地盤,與徽州幫及其他省籍商幫械斗不斷,咸豐六年之役,是有史料記載的三次大戰之一,也是最血腥的一次。
近年出版的《武漢市志》之“幫會”一節中稱,碼頭眾多的武漢三鎮歷史上經常發生地域性商幫之間的武力爭斗,俗稱“打碼頭”,發展到近代,往往演變成為幫派“把頭”(老大)之間,或秘密社會內部不同派別的火拼。
而湖南寶慶府商人和徽商爭奪漢口寶慶碼頭,以及湖南木商(寶慶商人亦為主力)與武漢本幫木商為爭奪漢陽鸚鵡洲竹木市場,積怨與沖突綿延一個世紀之久,更是其生動縮影。
上述地方志書直言:“湘幫商人在與漢幫、徽幫之間持續百余年的爭斗中處于不敗,跟近代強大的湘系地方政權集團的有力支持、庇護是分不開的。”
2鸚鵡洲 小湖南
19世紀初才陸續踏足漢口的湖南木材商人,通過省內的湘、資、沅、澧四水,將木材運至漢口及漢陽鸚鵡洲,供各地商家選購。實力極盛之時,號稱“五府十八幫”。
“五府”即長沙、常德、衡州(今衡陽)、寶慶和辰州(今懷化市沅陵縣)五個主要木材產地,“十八幫”則為各府內再按地域劃分的小組織。比如寶慶府商人又分大河幫、小河幫,前者以邵陽人為主,后者以新化人為主。
湖南各府各幫的商人,平時獨立經營,也有各自的碼頭、行棧(倉庫)和會館,一旦遇到其他商幫競爭時,大多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勢力最強的寶慶幫,除漢口寶慶碼頭外,在漢陽鸚鵡洲、武昌白沙洲等地,都建有碼頭。
道光末年(1848年左右),寶慶碼頭一帶已聚居了數千人,在幫主何元侖倡議下,幫眾共同出資創建了寶慶會館,主體建筑前后三進,設有議事大廳、辦公樓及學校,是當年漢口最氣派豪華的商幫會館之一。
據美國學者羅威廉在《漢口:一個城市的商業和社會(1796~1895)》一書的研究,由于裝載木材的大駁船在漢陽鸚鵡洲停泊、裝卸更為便利,19世紀40年代,這個長江邊上的沙洲,在地區間大宗廉價木材貿易市場中的重要性,趕上并超過了漢口沿岸。而真正讓它進入黃金時代的,是湘軍從太平軍中手中奪回武漢三鎮后,計劃建立和訓練一支強有力的水師,他們需要就地采購大量的木材。
隨后,清廷廢除實施多年的禁海令,刺激了航海帆船的大規模生產,湘軍集團領袖發起的洋務運動,又讓國內的礦山開發和近代工業得以迅速起步,對木材的需求空前強烈。寶慶幫等湖南“五府”木材商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又在鸚鵡洲木材交易市場大展拳腳。
后來,鸚鵡洲上人煙日益稠密,居民逾萬,三分之二是湖南人,其中尤以寶慶人最多。為保身家財產安全,“五府十八幫”共同捐資,在鸚鵡洲的洲脊上修建了著名的鸚鵡堤,又先后修建湖南各幫會館28座之多。武漢人因此稱鸚鵡洲為“小湖南”。
在湖南幫興起之前,壟斷漢口木業的是江西幫和黃幫(由遷居鄂東黃州的江西籍商人組成),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及之后,湖南幫乘湘軍之勢而起,這兩撥江西商人失去天時地利,再也未能卷土重來。
倒是原來為江西商人充當地方代理商的漢幫(活動于漢水流域的湖北本幫)木材商,頑強地生存下來,與徽幫一起,繼續長期對抗湖南幫。
3寶慶幫 游四方
20世紀初期,日本駐漢口總領事水野幸吉多方搜集數據情報,寫成《漢口》一書。據他的統計,近代漢口的地域性商幫達12個之多,在規模較大的商幫中,年貿易總額達到3500萬兩白銀以上的有寧波幫、潮州幫、廣東幫和香港幫;年貿易總額在2500萬兩以上的,有湖南幫;年貿易總額在1000~1500萬兩的有四川幫、云貴幫、陜西幫、河南幫、江西幫和福建幫。
清代的漢口,與北京、蘇州、佛山合稱“天下四大聚”,即商業最繁華的都市,湖南幫能在漢口各大商幫中,實力位居中游偏上,顯然非同凡響,而寶慶商人實為漢口湖南幫的中流砥柱。
據近年新寧縣民間人士所作《天下湘商》一書介紹,到抗戰爆發前夕的1937年,寶慶府各縣經漢口寶慶碼頭運銷武漢三鎮的大宗物資,成交金額分別達到:煤炭120萬銀元、木材80萬銀元、紙張60萬銀元、茶葉25萬銀元。
又有市井流傳的歌謠唱道,寶慶人是“尾擺長江掀巨浪,手搖槳樁游四方”。可見其生意興隆,春風得意。
抗戰勝利之后,寶慶碼頭一度成為招商局和民生輪船公司的停泊碼頭,各省籍商幫民船也相繼來此停泊,寶慶幫自家的船舶,反倒難以靠岸了。
眼見百余年的老地盤遭“侵占”,寶慶人沉不住氣了,他們仿效前輩何元侖,備下厚禮,登門拜訪奉命駐扎在武漢的國民黨73軍55師師長、新化縣人梁子祿。
歷史再次重演,梁師長下令調來機槍連,在寶慶碼頭周邊架上輕重機槍,虎視眈眈,外省籍船只見狀,只好趕緊駛離。
劉紅科、樊海英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