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卓志強 發自廣州
大部制改革在廣東地區的實踐又推進了一大步。
日前,廣東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公布了廣東省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廣東省政府2012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事項目錄(第一批)》,明確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達179項、轉移事項55項、下放事項115項、委托事項5項。
《意見》指出,今年要進一步擴大大部制改革的試點范圍,而該項改革擬于明年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清理取消的審批事項集中在項目投資、商事登記等經濟管理領域和教育、醫療衛生、社保、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領域。《意見》指出,對于公民、企業和社會組織能夠自主決定、自擔風險、自行調節、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不再審批。能夠通過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解決的事項,取消政府管制。能夠通過事中、事后監管達到管理目的的事項,取消事前行政許可。
與此同時,行政審批的所有環節,凡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秘密的,應依法全面向社會公開,實行“陽光審批”。
作為廣東省大部制改革的先行者,佛山順德、深圳等地顯然可以為該省此項改革的擴大化提供經驗。《意見》指出,要認真總結這些地區的試點經驗,在全省29個縣(市、區)已完成大部門體制改革試點的基礎上,2012年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除珠海、佛山、陽江等已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實施大部門體制改革的市及東莞、中山外,其他地級以上市至少再選擇2個縣(市、區)進行推廣(深圳市結合本地實際深化改革),2013年在全省推廣。縣級市黨政機構總數原則上控制在30個以內,較大的縣和由縣級市改設的區在28個以內,中等縣在24個以內,市轄區在22個以內,較小的縣在20個以內。
事實上,作為廣東省大部制改革前沿的順德,剛于不久前進行了大部制改革后首次對大部門的名稱變更。據悉,原“順德區經濟促進局”已更名為“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原“順德區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局”已更名為“順德區人口和衛生藥品監督局”。
不過質疑的聲音同樣存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部制改革在佛山等地區推進的效果并不是很盡人意。彭澎解釋說,他在佛山調研的時候,曾有基層官員抱怨說,大部制改革只是產生了“物理變化”,而沒有產生“化學變化”;另一方面,各地的大部制改革各有特色,比如順德是黨政聯動、同類項合并,深圳是搞行政三分、體制內有監督機制,珠海則是向企業和社會分權,主推哪一種,目前可能還沒有一個共識。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大部制在改革之初會產生諸如效率有所下降等問題,這是難以避免的,“但改革總是有一個漫長過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