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預算法修正案草案26日終于揭開神秘面紗。現行預算法自1995年實施至今將近20年。
此次修正草案向外界傳遞哪些重要信號?我國將如何加強對10萬多億元公共財政的監管?
政府全部收支納入預算,意在進一步加強監管
近20年來,我國財政收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1年公共財政收入已超過10萬億元。如何看好國家“錢袋子”,成為此次預算法修改的一項重要內容。
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首次明確:“各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
“這意味著我國政府全部收支將納入人大監管視野,有助于在預算中全面反映政府全部財政資金運行情況。”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對記者說。
鑒于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小金庫”和“亂收費”資金,一些未納入預算的政府性收支也存在隨意性,為此外界希望此次修訂預算法能在強化預算監管上有所突破。
記者注意到,相對于現行預算法,草案新增條款強調:“預算分為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
高培勇認為,從過去只強調“公共預算”一本預算,到如今強調“四本預算”,草案強調了預算編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這四本預算代表著政府的全部收支,都是百姓的“血汗錢”,理應納入人大預算審查監督范疇。
財政預決算向社會公開,意在保障公眾知情權
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除外。
現行預算法未對預算公開作出規定。專家表示,修正案草案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應及時向社會公開預決算,旨在從法律制度層面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近年來,我國不斷增加預算透明度,各級政府部門的預決算都在逐步公開。2010年我國首次推進部門預算公開。今年以來,98個中央部門幾乎都公開了部門預算。
此外,繼2011年首度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后,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近日表示,今年中央本級和各部門的“三公”經費預算、決算也將在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2011年中央決算后公開。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表示,“三公”經費公開作為預算公開的突破口,應該做好并逐步細化說明,讓專業人士看得懂,這樣政府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就會得到遏制,實現真正的社會監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