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中國以投資穩增長關鍵在“方向選擇”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中國官方近期集中公布了鋼鐵、水電站等一批通過審批的重大投資項目,市場普遍認為以投資穩增長的政策預調微調已經開始啟動。
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的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張其仔表示,以投資穩增長確有必要,但其力度要溫和,方向選擇上要盡量避免留下“后遺癥”。
張其仔認為,4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9.3%,盡管該數據創下金融危機后新低,但由于存在季節因素影響,且外需、消費等均未發生重大變化,這一數據并不值得擔憂。
相反,剛剛公布的1至4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6%,應引起高度重視。因為企業如果不賺錢,將造成企業減少雇工、資本逃離實體經濟等負面影響,今年低迷的銀行間利率已證明企業不愿貸款,經濟活力下降。
張其仔表示,在外需和消費暫時都難以改變的情況,以投資的方式增加就業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仍是現實的選擇,因此一批帶動性強的水電、機場等重大項目及時上馬。
在見效更快的工業領域,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等鋼鐵工業項目通過審批,引起輿論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但官方隨后表示,這是當地以壓縮產能為前提審批的。
“我認為對工業的投資一方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就是投資在一些我們現在還大量進口的關鍵零部件、裝備和機械設備方面!睆埰渥信e例說,在汽車、船舶等行業,中國盡管是生產大國,但重要部件和生產線,中國還需要進口;隧道、地鐵等工程中所用的高端機械設備,也要進口,“這方面的投資空間非常大,卻還沒有得到重視”。
與許多學者一樣,張其仔非常關注此輪經濟政策如何避免2009年“4萬億元”刺激政策產生的負作用。例如在結構調整方面,張其仔認為經濟走低是適合工業結構調整的時機,應扶持先進產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將落后產能和沒有效率的企業淘汰出去,避免為穩增長而保留落后產能。
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20項重大工程。官方近期還頻頻強調要結構性減稅,各部委紛紛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細則,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其宏調思路和手段與“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有了很大不同。
“工業部門提出今年工業平穩較快發展,表明政策調控空間較大,且經濟環境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相信工業不會繼續探底,5月份數據反彈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張其仔表示。(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