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2012胡潤少壯派富豪榜”新鮮出爐,山西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以120億的財富成為探花,位列碧桂園掌門人楊惠妍(360億)、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150億)之后。
史進峰 馬春園
2012年,對于31歲的李兆會而言,并不平坦。
2003年父親李海倉被槍殺身亡倉促接班已近10年后,這位長期消隱于公眾視野的“創二代”與演員車曉離婚,兩人婚姻維持不到2年時間。
十年間,中國鋼鐵業由勃興、瘋狂擴張到產能過剩再到全行業虧損似乎只在朝夕之間,李兆會親眼目睹父親李海倉發家與幾十年耕耘的產業盛極而衰,這也由此締造出李兆會與其父輩們不同的守業與財富增值技法。
2004年開始,年輕的李兆會興趣由實業轉向投資,其思路既已清晰可見,從大手筆減持民生銀行、入股銀華基金(微博),李一路鮮花掌聲相伴,2012年4月更是兩次大額套現山西證券。
如果說“富二代”只是一個根據財產概念粗暴劃分的爭議標簽,那么“創二代”更像是一個內涵豐富、表面陽光的新特指。李兆會一度和楊惠妍、劉暢還有魯冠球的兒子魯偉鼎、梁慶德的兒子梁昭賢被視為“創二代”的典范。不過和同輩相比,李起步的獨特經歷,讓他顯得多少有些“非典型”。
“創二代”轉戰投資成敗
今年4月,民生銀行在呼和浩特舉辦乳業產業鏈的活動上,記者偶然發現了李兆會。現實中的他并沒有網上流傳的照片那么胖,一臉嚴肅,似有拒人千里之感,身材高大的保鏢常侍于左右。
“去年中秋節后,(李兆會、車曉)兩人就已和平分手,分手費也沒有傳說中的3億多。”一位與李兆會相熟的鋼鐵企業“二代”如是跟記者說。
這位21歲倉促接班的少年,更引人矚目的,是其曾以大手筆買賣民生銀行股票。
2004年,李兆會的海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鑫實業”)以將近6億元的價格,從中色股份手中購得民生銀行1.6億多股,位列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隨后在A股最火爆的2007年,李拋售近1億股,套現超10億元;而在當年的胡潤百富榜中,85億元身家的李兆會部分要歸功于這項投資。
這開啟了李兆會轉型資本市場的前奏。與民生銀行的結緣,要歸功于李海倉的鋪路,李海倉生前擔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而民生銀行創辦人經叔平曾擔任工商聯主席一職,兩人的合影至今仍掛在海鑫集團的網站上。
接近民生銀行的人士透露,雖然拋售了大部分民生股份,李兆會與民生的關系依然密切。他之所以出現在民生銀行呼和浩特的活動現場,也是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很想提攜一下這位年輕人”。
目前,李兆會掌舵的海鑫鋼鐵仍是民生銀行民營企業部門的客戶,在產業整合方面,民生銀行也提供過一些咨詢服務。
2003年到2010年短短七年間,李兆會在資本市場展開了一系列閃轉騰挪,銀華基金、民生人壽、山西證券等眾多金融股曾是其青睞的投資對象,平臺則是海鑫實業。
2008年6月,李兆會從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和上海華晨資產管理公司手中一舉拿下民生人壽6186萬股和1546萬股,持股比例增加到15.43%;僅過了9個月,海鑫鋼鐵又將其中的3866萬股轉讓給萬向集團旗下的通聯資本,這筆合作中,兩個“創二代”魯偉鼎和李兆會上演了一出騰挪好戲。
2007年資本市場短暫繁榮讓海鑫集團一時找到轉型的感覺。李兆會的叔叔李文杰透露,2007年海鑫在資本市場的收益達20億元,即使在2008年,其收益也超過了10億元。
然而2007年短暫的輝煌過后,A股市場從6000點步入漫長的熊市;李兆會也開始一步步售出其所持的銀華基金、山西證券股份,但套現收益卻大有下降。
2007年11月,海鑫實業以11.8億元的高價,拍得銀華基金2100萬股,占其總股本21%;4年后,李兆會又以近乎原價11.8億元將其持有的20%的銀華基金股權轉讓給西南證券。
類似的2007年8月,海鑫實業以2.15億元的價格,從山西省電力公司手中競得山西證券5000萬股股權。山西證券IPO后,李兆會連續兩次拋售:去年11月該股限售股解禁首日,李兆會通過大宗交易減持2500萬股,套現2.25億元;今年4月,山西證券年報和季報披露前兩個交易日,海鑫實業又減持500萬股,套現4000多萬元,作為山西證券的董事,這已涉嫌違反證監會與交易所規定。
從2009年海鑫鋼鐵第一次陷入停產傳聞開始,工資待遇、公司內部用人機制、裁員等話題成為熱議的話題。
接班人的守業命題
日本豐田家族的開山鼻祖豐田佐吉(1867-1930年)有句名言,“一代一事業”,即家族成員必須要在一個獨立的事業上展示和證明自己的能力。豐田家族的家訓多少與今天“創二代”的內涵相似。然而,目前尚難評估李兆會轉身金融和資本,是否是真正的“一代一事業”。
與另一位鐘情于金融和資本的“創二代”魯偉鼎相比,李兆會過去十年的實業與投資之路,卻因父親的去世和民營鋼鐵業的敗落顯得多少有點與眾不同。
當其他的“創二代”還在討論如何接班家族事業之時,2003年,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將李兆會推向必須提前接班的境地;經過多輪家庭會議、當地政府斡旋、工商聯出面,用當時中國企業家的報道稱,一個中國式的繼承,“少主繼位,老臣輔佐”的局面形成。
不過,短短十年間,當年李父的創業伙伴——辛存海、家族成員也是李兆會的叔父李天虎、李文杰相繼出走,讓李兆會真正掌控了父親留下的基業。不過,十年期間發生的公司高層動蕩,更像是一場家族內部爭奪控制權的斗爭。
2012年,少壯派富豪李兆會還需要繼續證明“創二代”并非只是繪在紙上的藍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