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鑫
魏橋模式讓我們看到的是市場的力量。它說明,即便燒著一樣貴的煤炭、用著低效率的機組,市場可以為我們提供比國有企業更低的電價,我們本可以支出更少的電費。
無論國家發改委拿出多少漲電價的理由和方式,魏橋鎮的低電價都是給了“為漲電價鼓吹者”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國有企業之低效已近常識、路人皆知,市場配置之高效亦然。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啟動十載,以市場化為方向,本應予民公平透明之電價,卻為利益集團所累,舉步維艱。時至今日,當面臨抉擇之時,諸位政策制定者們只知漲價,而不知改革;只知百姓可少吃一盤菜,不知政府還可讓利于民。
中國的電價猶如深潭,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想從這深潭中“取水”,其手法名為“交叉補貼”,并以此之名在電價中附加各種收費。去年全國用電量近47萬億度,每度電附加1厘的費用就要多收470億元。如果將電價透明公開,則這種“交叉補貼”絕不會像今日這般容易。
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難怪主管部門沒有推動電力體制改革的積極性。畢竟電價構成越是糊涂,越是容易從中獲利。因此,凡有利于電價透明的改革無不受掣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