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5月10日晚間,央行發布2012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明確表示,總體看,貨幣條件合理適度,有利于兼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穩定和防范金融風險。
“央行認為目前經濟運行狀態較為均衡,因此,在沒有超預期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央行貨幣政策仍會延續之前的穩中預微調。”國開證券宏觀分析師杜征征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報告來看,央行政策方向未現重大轉變。
強調流動性管理
“繼續優化流動性管理,綜合考慮外匯流入、市場資金需求變動、短期特殊因素等情況,運用逆回購、正回購、央行票據、存款準備金率等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靈活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央行在報告中表示。
同時,央行對物價的擔憂相較四季度有所緩解,認為“當前國內總需求處于合理區間,貨幣條件較為適宜,外部經濟環境和流動性條件相對穩定,總體看有利于穩定物價總水平。”而去年四季度的報告中則表示,對于物價反彈“不可掉以輕心”。
對于經濟增長的目標,央行仍然強調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影響總需求變化的雙向因素同時存在,穩定出口難度較大,部分企業效益有所下降,房地產市場處于調整之中,結構轉換過程中短期內對經濟增長可能產生一定影響,經濟金融領域的一些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
杜征征認為,相比去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法,這次的報告提出亦要考慮了短期特殊因素,這與近來央行采取了7天逆回購的動作相吻合,體現出貨幣政策的動態靈活性。
此外,央行還通過對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和調低涉農貸款準備金要求,達到“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信貸投放指導目的。
降低外匯操作干預頻率
“加快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增強風險定價能力,研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步驟和途徑,提高中央銀行市場利率調控水平。”央行在報告中提出,下一階段將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體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
自2012年4月16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匯率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央行表示,“同時,央行外匯操作方式也作出適應性調整,主要針對市場匯率的過度波動,降低入市頻率。擴大浮動幅度以來,銀行間市場匯率波動加大,市場自求平衡能力增強,外匯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未來,央行稱,將繼續改進央行外匯操作方式,降低干預頻率,增加靈活性,使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第一季度,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0.17%,實際有效匯率貶值0.81%。
解釋銀行“高利潤”
今年以來銀行“暴利”成為關注焦點,此次央行在報告的專欄中闡述了銀行的利潤問題。
央行稱,銀行業的利潤主要用于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投資者分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利潤留存補充資本。銀行業是企業所得稅主要的繳納主體之一,2011年,銀行業繳納的所得稅占全國企業所得稅總額的27.6%。“由于國有股占銀行業總股本的大部分,銀行業分紅的很大部分歸國家所有,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在銀行改革中的大量投入。”
同時,央行稱銀行利潤留存還需增加撥備預防經濟弱周期帶來的風險。“銀行效益與宏觀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呈現明顯的順周期性。隨著近期實體經濟增速有所趨緩,2012年1季度有些上市銀行的利潤增速已有下降。由此可見,在宏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階段,銀行有必要通過增加撥備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反彈和經濟周期波動。”
此外,對于溫州金融改革實驗區,央行表示,在加強監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放開金融市場準入。央行還提出,要通過市場意識和法律知識的培養,“使民間借貸參與者提高市場風險判斷能力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明確政府沒有承擔民間借貸損失的直接責任,避免其追求高額回報的盲目沖動行為及對政府的不合理依賴和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