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生活 > 修正藥業等藥用膠囊鉻超標 > 正文
謝雪琳
“毒膠囊”事件使政府監管短板再次暴露。日前,最高檢瀆職侵權廳派出兩個工作組,分赴河北、浙江等地,深挖事件背后執法監管人員瀆職等職務犯罪情況。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食品安全事故的蔓延,這基本上都是政府監管不到位造成的。“監管部門不少,法律法規很多,但監管部門、人員卻不負責任。”竹立家說,沒有足夠有威懾力的懲處機制,使得監管人員覺得無所謂。
記者了解到,此次“問題膠囊”事件發生后,多地政府官員被問責。
江西省弋陽縣龜峰明膠有限公司長期銷售工業明膠,質監部門存在監管不力的問題,上饒市質監局紀檢調查組已于17日展開了調查,初步認定弋陽縣質監局城南分局分局長胡某存在監管不力等問題。目前,胡某已被停職接受調查。
據中新網報道,河北省阜城縣目前也有兩名官員因“問題明膠”被問責。
據最高檢介紹,2011年全國檢察部門共立案偵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37件,立案偵查57人,其中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共17件,涉及18人,瀆職犯罪20件,涉及39人。
盡管時有官員被查,但食品安全問題依然不斷,這也意味著對瀆職侵權需要建立更為嚴格的問責機制。
竹立家告訴本報記者,很多國家對于食品藥品的監管都非常嚴格。比如日本,政府的嚴厲監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如果政府自身環節出了問題,當事人一定被開除,有刑事責任還要負刑事責任;此外,涉事企業也會被罰得傾家蕩產。在這種監管懲處體制之下,犯錯誤的代價非常高,因此對于企業和政府官員都有很強的威懾力。
反觀中國,制假、瀆職的成本卻非常低。竹立家說,出事之后,大官被免職,隔一段時間又可以復職,一般官員若被黨紀政紀處分,對其生活也沒有影響。
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相關部門官員盡管有的引咎辭職、有的辭職或被免職、有的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卻并無一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在竹立家看來,改變中國的食品藥品安全,就要從政府自身做起,加強問責制。對于官員,該開除公職的要開除公職,該判刑的要判刑。(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