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駱沙
毒膠囊事件發生數日,牽涉其中的多家藥企不但少有道歉者,而且有藥企宣稱自己也是受害人。日前,衛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膠囊重金屬超標要依法管理,有責任的企業家應承擔起社會責任。
在公眾對毒膠囊事件的持續關注中,流傳于網絡間的多種“吃膠囊新法”迅速躥紅。
風行網原創中心總監侯志輝因此莫名其妙地“火”了起來。4月17日,他以微博賬號“色色猴”發布的調侃式發明“饅頭吃膠囊法”,當天便被網友瘋狂轉發3700余次。
“看到新聞播出毒膠囊事件后,本來只是想借微博宣泄一下情緒,沒想到引起這么多人關注。”在接受采訪時他表示,“還有網友給我留言調侃:小心,誰知道饅頭有沒有毒。我覺得,大家的言行多少透著些無奈。”
在《青年時報》評論員翟春陽看來,這是一種“行為藝術”。“網友期望借此表達嘲諷與不滿。”他說,“沒有合理的解釋,怎能奢望得到公眾的諒解?”
公眾不滿的情緒遠不止于此。近日,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副縣長、宣傳部長李華一“打官腔”式的回答引發一片質疑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稱針對毒膠囊問題當地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部分工作制度是比較有效的”。
對于這樣的回答,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微博)認為其“毫無反省之態”。
“政府責任人、監管機構必須承擔責任,不能繼續為企業辯解,或只是從地方政績、稅收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事件當中牽涉監管失職或腐敗問題,則應對相關責任人采取嚴厲的懲罰。不僅監管部門,對當地更高級別的負責人也必須實施問責。”汪玉凱說。
對于加大懲戒力度,人們的觀點略有不同。在翟春陽看來,問題的根本不在于法律規定不夠嚴厲,而在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法律的威懾力不夠。“也就是說,企業的‘違法’和‘被懲罰’之間并無必然性。如果這樣,就不能避免有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必須建立二者之間的必然性,這樣才能在當前的法律懲罰力度下,震懾絕大多數企業。同時,要避免監管部門‘權力尋租’。”他說。
汪玉凱則認為,必須制定更為嚴格的監管及懲罰措施。“如果能夠將涉案企業罰得傾家蕩產,永遠不能從事這一行業,相信一定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他說,“不然地溝油事件過去了,又來了染色饅頭,再來了毒膠囊……都沒有解決實質問題。”
除了企業和政府,行業協會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有業內人士指出,要遏制這類事故的發生,單靠政府的監管是不夠的,必須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翟春陽直言,這種主張沒錯,但行業協會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個前提,即建立行業共識,維護本行業長遠發展的整體利益。
“要達成這種共識,對行業整體素質有很高要求。但目前,很多企業即使有共識,可能也只是一種‘集體墮落’之態。另外,應從制度層面賦予行業協會足夠的獨立性。要鼓勵行業協會在法律范圍內自主制定‘行規’,對害群之馬加以懲罰。”他說。
“我們總說以人為本,其實最重要、最基本的體現就是尊重生命。如果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即使經濟發展遙遙領先,百姓也很難有幸福感和安全感。”汪玉凱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