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超(微博)報道
國家統(tǒng)計局4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的CPI在2月份3.2%的基礎上有所反彈,同比上升3.6%。這一數據明顯超出了業(yè)界的預期。發(fā)改委也因此再次啟動了簡單的行政手段——約談限價。
發(fā)改委的第一槍再次瞄準了剛剛漲價的食用油企業(yè)。近日,金龍魚、福臨門兩家國內主流食用油大企業(yè)相應提高小包裝花生油、菜子油價格,漲幅約在8%左右。漲價沒幾天,中糧、益海嘉里等幾大食用油生產企業(yè)就被發(fā)改委叫去約談。
約談的目的是要把漲價幅度控制在一個穩(wěn)定合理的價位之間。一家被約談的大型食用油企業(yè)透露,發(fā)改委要求其“暫緩漲價2個月”。
“金龍魚、福臨門品牌旗下花生油價格上調,主要原因還是花生等原材料上漲所致。從年初至今,花生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0%左右。由于國家收儲價格的提高,油菜子的價格也居高不下。同時,成品油價格的飆升也給壓榨企業(yè)帶來了更大的成本壓力!4月12日,北京東方艾格咨詢有限公司油料分析師常桂先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除了花生油和菜子油,占據食用油市場70%的大豆油也有價格上調的需求。2012年全球大豆普遍減產,其中南美大豆減產幅度比較大。同時,美國還公布了最新的大豆種植面積和庫存報告,其中兩點數據都在減少。
受此影響,國際大豆期貨從3月底開始持續(xù)走強,國內現(xiàn)貨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盡管受南美大豆二季度上市影響,大豆價格繼續(xù)上漲的空間不大,但也不會下降。”常桂先說。
成本壓力上漲,但終端價格不允許上調,食用油企業(yè)將承受巨大的經營壓力。“食用油本身利潤不算高,當上游原料漲價時被限價,對利潤的影響一定巨大。”北京正略鈞策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總裁陳庚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常桂先也坦言,從2010年底開始,油脂企業(yè)一直處在被“限價”的狀態(tài),行業(yè)的利潤率一直不高。這次約談之后,油脂企業(yè)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中華糧網信息主編焦善偉則表示,早在2011年食用油企業(yè)就有提價要求,但是2011年政府約談了相關的食用油企業(yè),要求企業(yè)控制成本,保持價格穩(wěn)定。食用油企業(yè)一直在尋找提價的時間窗口,在春季之后的夏季是糧油產品需求的淡季,對消費者而言,夏季不是消費敏感的時間段,因此,食用油企業(yè)在夏季選擇了提價,這樣消費者的抵觸情緒可能少點。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CPI的反彈又讓他們陷入了“限價”泥潭。
中糧和益海嘉里也許能夠憑借自己的實力和政府給予的優(yōu)惠政策順利渡過這個難關。但沒有被納入到定向拋售名單的中小企業(yè)恐怕就要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了!叭ツ,為了補償‘限價’,國家把212萬噸國儲大豆定向拋售給了幾家大型食用油企業(yè)。今年應該也不例外!背9鹣日f。
有專家擔心,發(fā)改委再次限價,可能會導致部分油脂企業(yè)減產甚至停產,造成市場供應不足,進而醞釀下一輪更加劇烈的漲價潮。再者,食用油在居民消費支出中僅占較小比例,政府可以完全放開管制,由市場定價。
常桂先則認為,由于食用油價格十分敏感,又涉及到國計民生,政府不會交由市場自由定價的。陳庚也表示,約談限價,被社會簡單地理解為行政手段,其實有所偏頗,F(xiàn)階段我國政府相關智謀的水平都已經很高了,簡單的行政手段帶來什么樣的后果,他們一定有預期。因此,在約談限價的背后,一定包含了行政+市場相結合的組合拳方式在逐步展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