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華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就歐洲問題專訪了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創始人、全球監事會榮譽主席羅蘭貝格。他是科爾、施羅德以及默克爾三任德國總理的政策顧問。他認為,危機會推動歐洲一體化的深化。
第一財經日報:歐洲一直在謀求一體化,但是此次歐債危機之后,市場認識到歐元區內各國的分化甚至比以前還要大。你如何看待歐元區的一體化進程?
羅蘭貝格:最終將證明,這次危機對歐洲一體化有很多好處。歐盟成員國間的差別導致了歐元的危機,導致了不平衡——德國貿易順差,像西班牙這樣的國家貿易逆差;意大利的高債務與奧地利等國的低債務水平的鮮明對比。
前不久,德國和其他國家達成一致:第一,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必須重塑其競爭力,要實施重大經濟改革,而改革的過程要受到歐盟的監督和控制,這些國家也接受這一要求。
第二,頒布了一些財政規則,所有國家都同意采用最高債務水平,逐步削減債務,這個過程會由歐盟委員會控制,同時如果哪個國家不達標,歐洲法庭會對其出臺一些懲罰措施。這些懲罰機制都是自動的,不是單獨由哪個國家來控制。如果德國在財政指標上違反規定,歐盟法庭會自動制裁德國,會告訴德國他們將受到什么懲罰,比如支付多少罰款,或者失去投票權等。
第三,歐洲各國達成協議,西班牙和意大利想要重塑競爭力,達到德國這類國家的水平仍需時間,他們有融資需求,而如德國等盈余國家會提供幫助。
在這些共同的經濟和財政政策、自動懲罰機制、共同的過渡性融資(Bridge Financing)政策出臺后,歐洲一體化進程正向前邁進一大步。能否真正度過債務危機,取決于各國的政治決心。我個人覺得,歐洲各國有這種政治意愿。過去五六年發生的事情證明,歐洲領導人對于歐洲一體化有著政治決心。
歐債危機不是歐盟出現的第一個危機,這一切都將促使歐洲走向更加深入的一體化,布魯塞爾(即指歐盟委員會——記者注)有更多的權力,而各國的權力越來越弱化。
我相信在未來的四五年,你會看到歐元區、歐盟一體化程度比以前更深入。
日報:在解決這次危機的過程中,德國的地位變得越發核心,歐洲未來會更像德國嗎?
羅蘭貝格:不,歐洲還是會像以前一樣,各國有各國的特點。它們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但會有足夠的共同價值觀。可能不會出現一個“歐洲合眾國”(United Nations of Europe),但歐洲議會、歐洲委員會這類機構的權力會更大。各國議會也依然對自己國家的事情有決定權。
日報:你談到可能不會出現一個“歐洲合眾國”,但又將推動一體化,意思是說歐洲一體化的方向并不是統一的政治聯盟?
羅蘭貝格:我覺得不會有政治聯盟。歐洲最終會是一個有著共同的經濟政策,甚至是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的聯盟,但不會是各國把100%的權力轉交給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政治聯盟。每個國家的福利體系不同,有各自的選擇和導向,這與其文化有關。保留政治層面的獨立不會對歐洲一體化進程有什么影響。
打個比方,歐洲大陸有統一的交通規則,但在這一交通規則下,大家可以選擇不同的車、不同的駕車習慣、不同的行駛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