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瑩輝
中遠躍居虧損之王
對于航運業龍頭企業中遠來說,最壞的日子似乎已經到來。
近日,中國遠洋公布的2011年業績顯示,其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04.5億元,同比降低254.4%。這份成績單不但創造了中遠自身7年來的最低點,也成為了目前公布2011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虧損額最高的數字。
“2011年對于航運業整體都是失望之年,縱觀以后,全球航運業的破產、整合和兼并都會加快速度。”3月30日,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如此表示。
尾大不掉的巨虧
盡管業內對于航運業的低迷早有心理預期,但是中國遠洋如此暗淡的年報,還是讓市場大吃一驚。
3月30日中國遠洋公布了其2011年的業績:2011年營業總收入為人民幣689億元,較上年下降14.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04.5億元,上年同期為人民幣67.7億元。不出意外的話,中國遠洋將穩坐2011年上市公司年報的“虧損王”寶座。
“航運業在谷底運行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因為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前景的不明朗,全球的出口與海運都在低位徘徊,因此業內早有預計,2011年航運企業的年報會很難看。”一位在航運業浸淫十余年的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盡管如此,中國遠洋超過百億元的虧損也讓其大跌眼鏡。
他進一步對記者解釋,在目前公布的數據中顯示,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在2011年虧損了6億美元,而韓進海運虧損了7億美元。
記者獲悉,在中國遠洋的四大業務板塊中,集裝箱與干散貨成為虧損的罪魁禍首。據中國遠洋財務總監豐金華表示,2011年中國遠洋集裝箱業務凈利潤為-60.5億元,干散貨為-68.2億元。而中國遠洋其他兩大板塊——物流與碼頭均為盈利的業務板塊。
在魏家福看來,中國遠洋的業績大幅下滑,主要是受航運市場供需嚴重失衡、運價快速下跌、燃油成本支出持續上升等因素影響。“全球航運市場運力供過于求的現象十分嚴重,再加上國際貿易放緩,而油價居高不下,2011年可以說是航運業的失望之年。”魏家福認為,2011年航運業的處境甚至比金融危機時更為艱難。
“情況確實如此。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期間,集裝箱船還出現過季節性暴艙的局面,而2011年全球出口形勢都很低迷,直接導致了海運業無貨可運的局面。再加上原油價格節節上漲,行業的成本普遍上漲近30%,同時惡性競爭又導致了運價提不上去,全球航運業都可謂是哀鴻遍野。”中外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的一名高層對記者如此表示。
無可否認,航運業的大環境是造就中國遠洋業績暗淡的重要原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遠洋目前的資產總額超過3000億元,干散貨船隊位居世界第一。“當航運業下行進入谷底時,這種巨無霸的規模效應也會成為中遠‘尾大不掉’的弱勢。”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的確,數據顯示,中國遠洋兩大主營業務板塊中,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營業收入364.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1.8%;干散貨航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3.7億元,同比下降28.7%。
依賴默契的救贖
相比黑暗的2011年,魏家福對于航運業未來的走勢似乎更為樂觀。“歐債危機已經基本得到控制,美國的形勢也在逐步好轉,再加上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力量,我認為今后航運業將得到好轉。”魏家福稱,有希望“熬過寒冬、迎接春天”。
對此,中遠采取的兩大舉措是控制運力、提升運價。
“盡管目前訂購船舶的價格很便宜,一些同行有抄底的心理,但是我呼吁大家共同控制運力。”魏家福如此表示。
對于船公司而言,最完美的情況莫過于市場“輕微饑餓”,即運力水平勉強可以覆蓋貨量,從而讓船公司有不斷上漲運價的空間。但他的呼吁未必能得到行業的回應。在2011年底,中遠的老對手中海集團拋出了70億元購船大單,訂造了12艘大型船舶。中海總經理許立榮公開表示,經過中海的反復核算,此時是最佳買船時機。
“其實決定航運業未來走勢的,除了外部經濟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航運企業的彼此合作。”上述業內人士稱,經過數十年的開放,航運業是市場化極高的一個行業,然而在充分競爭的前提下各家可謂是“競爭而不競合”,很難在行業層面求得統一。
也正因如此,在中海宣布買船后不久,ACM/GFI公司公布的報告就顯示,第二大集裝箱貿易航線——亞歐航線的每箱運費下跌了141美元,跌至史上最低點。而巴黎Alphaliner航運顧問公司則宣稱,泛太平洋貿易航線2011年運輸收入損失慘重,虧損超過8億美元。
一方面是船舶增長大于市場需求,帶來全行業的運力過剩;另一方面是航運企業各懷心思,希望在谷底購買運力以降低成本。“這種矛盾和悖論,決定了未來航運業走勢不確定的主旋律。”上述中外運集運的高層表示。
此外,魏家福宣布中遠將在航運聯盟層面提升運價,以期恢復到合理水平。
“目前這一輪運價恢復執行基本到位,對所有非長期合同實現百分百全額運價恢復。公司今后兩個月將繼續推出運價恢復計劃,如果可以得到實施,經營狀況將繼續改善。”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萬敏如此表示。
“與干散貨市場不同,集裝箱市場的運力集中在少數幾家班輪公司手中。這種寡頭壟斷的市場,容易讓彼此在價格上達成默契。”上述業內人士稱,如果運價恢復能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保證,那么2012年的航運市場會迎來曙光。不過他補充說,無論是控制運力還是恢復運價,都依靠于航運企業的覺悟與默契。“2012年的航運市場必須抱團取暖,否則寒冬延續,破產與兼并的新聞將層出不窮。”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