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德里特派記者 李 滿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3月28日至2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各成員國普遍希望此次會晤有助于進一步促進金磚國家合作的發展,期待會晤取得積極成果。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將在此次會議上就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金磚國家合作等問題闡述中方立場。
新德里峰會期待務實成果
此次峰會是在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經濟復蘇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不斷上升以及彼此合作要求增加的背景下舉行的,主題是“穩定、安全、繁榮”。這一主題反映出金磚國家尋求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尋求成為全球政治、經濟和金融事務的重要代表的共同愿望。可以預見,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探索全球治理新方式仍將是此次會晤乃至今后一段時間金磚國家框架內的主旋律,金磚國家也必將在此方面發揮更多作用,取得更多成果。
其一,尋求全球治理新機制是金磚國家實力增長,國際經濟格局變遷的必然要求。21世紀以來,國際經濟一直處于多極化加速發展進程中。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金磚國家憑借廉價商品、豐富資本、充足勞動力、巨大潛在市場等優勢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催化了世界經濟格局的轉變。危機過后,金磚國家等新興國家經濟更是強勁反彈,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領頭羊。這些國家經濟的加速起飛,已改變世界經濟發展態勢,推動國際經濟關系調整,促進力量格局變遷。目前,世界經濟“北降南升”、“西方不亮東方亮”的態勢日益明顯:外圍國家向中心靠攏,中心國家加速分化,G7影響力減弱,金磚國家作用上升。全球治理體系(上層建筑)必須隨世界經濟結構(經濟基礎)嬗變而調整,從發達國家獨霸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平分秋色轉變。
其二,尋求全球治理新機制是應對后危機時代全球風險的必然選擇。發達國家在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普遍面臨諸多“后遺癥”:周期性與結構性失業;銀行資產、家庭財富縮水,嚴重影響私人消費與投資;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持續攀升,處于不可持續狀態。為擺脫危機“后遺癥”,發達國家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但因涉及金融業改革、發展模式轉型等事關經濟命脈的問題,難度極大。為此,發達國家轉嫁危機舉動頻繁:美歐日以克服危機為借口,大行非傳統金融政策,積極擴張貨幣供應,使全球熱錢滾滾,游資亂竄。與此同時,在執行超寬松金融政策的同時,打著財政健全化旗號,全面控制財政開支,確保國內不漲價,將世界分割為“通脹區”和“通縮區”。其結果,一方面是發達國家經濟低迷沉浮,但股市卻全線飄紅。另一方面是全球游資涌入商品市場,糧油礦無一不漲,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增大,貨幣持續升值。高通脹與貨幣升值并發,使新興經濟體引領世界經濟前行的條件正在被瓦解,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能力也面臨被進一步架空的風險。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必須“抱團取暖”,有效應對。
其三,全球性問題增多,如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環境問題、傳染病、恐怖活動等,全球治理已經離不開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的參與和合作。高盛公司甚至稱,金磚國家崛起將成為決定未來國際經濟變化的主要因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