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張維璇;平亦凡
“對航空碳稅問題,我們在歐盟的理事會和部長會議上都討論過。討論的共識是,要兼顧歐洲航空公司和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的利益!3月18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意大利環境、領土與海洋部部長科拉多·克里尼對本報記者表示。
克里尼進一步指出,歐洲、美國、中國在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尋找共同目標和路徑,“我相信在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的協商,會促使中國和歐盟采取相適和相似的規則,這里我強調是相似的政策而不是一樣的政策。”
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的3月16日,克里尼剛剛與中國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就中國環保最新進展、中意環保合作等方面深入交換意見,并簽署了《中意環保合作諒解備忘錄》。
早在2000年,中國國家環?偩峙c意大利環境與領土部簽署合作協議,啟動了中意環保合作項目?死锬峤榻B,十年來已開展實施了200多個項目,設計環境監測和管理、國家和地方機構能力建設、自然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和垃圾資源管理等方面。
根據克里尼的審慎評估,中意環保合作及相關合作的總投資約為10億歐元。過去10年中,意大利環保部1.85億歐元的資助為中國可持續和低碳技術發展帶來價值135萬歐元的直接和間接投資。
作為衛生與公共健康專業博士,科拉多·克里尼于2011年11月16日起擔任意大利環境、國土與海洋部部長,此前自1990 年起即擔任意大利環境、國土與海洋部研究與發展司司長。
能源與交通是中意未來綠色合作重點
《21世紀》:在未來,意大利和中國將在哪些領域展開合作?
克里尼:中國和意大利兩個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即如何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在總體上減少經濟增長對環境的沖擊。意大利在努力改變能源(energy matrix)的使用方式,如,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carbon intensity)。所以意大利的主要任務是,減少傳統能源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
我認為,中國的環保部長面臨著比意大利更嚴重的環境挑戰,比如,由污染引發的水資源問題。但是我們共同工作于一個叫做“綠色經濟”的平臺上,那就是經濟增長不以環境為代價。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在能源、水資源、土地使用、農業、交通等方面為中國引入新的技術。所以我認為這些方面將會是中意雙方未來合作的內容。
《21世紀》:具體到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意大利在未來和中國將展開哪些合作?
克里尼:對于大氣治理方面,中意兩國的合作將集中在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使用方面。目前在太陽能和生物能方面我們有具體的計劃,但是這遠遠不夠,因為化石燃料的使用范圍太廣了。我的動議是今后在推動中意新能源新技術的合資公司的發展。
此外,我們之前已在北京中心地區建立了一個“智能交通系統”,以調控城市交通、減少能耗和尾氣排放,這個系統曾為奧運服務過。今后,我們將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建成一個更大范圍的城市交通管理和管制的智能交通系統。
PM2.5為新能源的發展帶來機會
《21世紀》:您過去在與北京市環保局的合作過程中,為北京市的大氣治理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曾在2005年獲得北京市頒發的長城友誼獎。而現在北京深受灰霾天氣的困擾,對此,意大利有哪些經驗可以供北京參考?
克里尼:灰霾天氣的一個主要污染源就是顆粒物,而顆粒物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設施、交通工具以及居民住宅的供熱系統。同時,當地的氣候狀況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比如如果沒有降雨和風,就很難把污染顆粒物從大氣中移除。
意大利的城市如米蘭,也有著與北京相同的情況,當地氣候對污染狀況的影響加劇。
在這樣的狀況下,治理PM2.5的挑戰很大,需要采取包括改變能源使用方式在內的多種措施。
再者,交通體系也需要改變。我們要多提供公共交通的使用。在意大利我們實施了這樣一個法規,一旦有不良的局部地區氣候狀況,當地的居民就被要求需要增加公共交通方式的使用,來減少不良氣候帶來的不好影響。北京也同樣需要做這樣的嘗試。
我記得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當北京市政當局采取了相似的政策后,效果就很好!我們在這方面和北京政府有比較多的合作,例如我們幫助北京建設了一些空氣質量的監控點,在市中心建設智能汽車系統,這個系統可以通過智能規劃和計算,減少汽車污染排放和減少擁堵。
最后一個方面是制冷設施的改造。制冷設施會像供暖設施一樣需要能源的消耗,這些能源消耗會給環境帶來較大影響。我認為,城市需要統籌管理和控制制冷與供暖設施的使用,減少能耗。
《21世紀》:您對北京治理PM2.5有哪些具體的建議?
克里尼:意大利也同樣面臨相同的問題。PM2.5是有非常大危害的污染物,因為它很小,可以進入肺部對人體造成傷害。意大利的防治措施包括:第一,減少污染源的數量。在能源和交通系統中采取措施,有時甚至可以采用激烈的政策措施。第二,PM2.5同樣是科技創新的問題,應當推進太陽能、風能、交通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因為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在使用上是有競爭性的,傳統能源價格至今都低于新能源,尤其在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對傳統能源的補貼非常多的國家。
PM2.5監控和治理,可以為新能源的發展帶來機會。我們需要制定一些新的政策法規,去支持電力汽車和新能源的發展。 因為新能源汽車和可替代能源可以從交通和工業污染排放這兩個源頭上解決大氣質量問題。
國際民航組織協商有望破局
《21世紀》:歐盟將航空納入減排體系中,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引起了29個國家的明確反對。對歐盟的這項政策,您怎么看待?如何改善這一方案?
克里尼:我們在過去的歐盟理事會和部長會議上都討論了這個話題。我認為歐盟是正確的,因為二氧化碳排放是國際性的問題,如果中國和美國的公司在歐洲排放二氧化碳,那么他們需要和歐洲公司受到相同的標準制約。同時,我認為中國也是正確的。中國國情和歐洲不一樣,我們不能要求其他的國家和歐盟采用一樣的法律法規。
那些在歐洲飛行的外國航空公司,他們也排放,我們對兩者都要處理。上星期五我們決定的是:歐洲、美國、中國在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為歐洲和外國的航空公司尋找共同目標和路徑。這次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協商將是各國探討解決方案的好機會。在減排領域,我們有2條路線:一條是在歐洲,我們要求自己的能源、鋼鐵、化學等公司和行業按照歐洲的標準減排。我們的標準非常嚴格,而這些標準可以提升歐洲的生產。另一條是,那些在俄羅斯、美國、中國的公司則不必按照歐洲標準,F在的情況是只有歐洲在行動,而其他國家的行動卻不夠,這樣就不公平了,因為不同的標準下減排成本是不同的。這造成很多歐洲企業游說政府, 起訴中美公司的不公平競爭。 因此,我們應該將國際民航組織協商看做是促進世界各國在排放管理方面的首次合作,和共同商討政策的機會。我相信在國際民航組織框架下的協商,會促使中國和歐盟采取相適和相似的規則,這里我強調是“相似”的政策而不是“一樣”的政策。
《21世紀》:您對今年年底在卡特爾召開的COP18有何預期?
克里尼:去年南非德班協議上,我們達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協議。為了找到全球減排的共同義務,我們商定了一個從2012年開始直到2015年的工作協議。其中中國、巴西和歐洲的合作是重點,因為我們最終達成的協議必定是基于我們之間的合作。我認為COP18將會是一個過渡性措施,因為我們的最后的期限2015年馬上就到了。我們首先要確定議題,要列出所有的議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減排目標、各國如何分擔這項減排任務和責任,因為我們要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我們不能要求中國去做我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了解目前中國可以做什么。 然后,我們要對如何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達成共識。這很不容易,我們要從全球范圍內解決碳稅等問題。
我們需要和WTO有在此方面的合作。提高碳價格,有三個措施,一個是“擱置”措施(set aside/freeze),凍結一部分的碳配額,從供給上提高碳價格。第二個措施是“浮動”策略(float strategy),對碳價制定一個區間的價格。第三項措施是實施碳稅。我認為提高碳價格是為了促進減排和新能源的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