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調價窗口了,對國內成品油漲價的畏懼,讓車主們叫苦不迭。仔細算來,如果兩會后國內成品油再次漲價,將是國內第16次調整成品油價格了,其中上漲12次,下調僅4次。
2009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沿用至今。調價的條件就是“國際油價連續20天日均漲幅或跌幅超過4%”。 猛地一看,似乎國內油價邁出了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
仔細思量,其實并不完美。因為計算國際油價的漲跌使用的是三地原油變化率,即辛塔、迪拜、布倫特三地原油的價格。由于中國目前在國際油價上尚未掌握定價權,參照被國際資本掌握著價格的“標桿”來制定國內油價,國內成品油油價很容易受“干擾”。
有一奇怪的現象耐人尋味,在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之前,布倫特與紐約原油價差僅在2~3美元左右;在我國成品油決定參照布倫特原油定價后,布倫特原油價格一直都相當堅挺,最高的時候竟然比紐約原油高出了20美元/桶,截止到3月2日,布倫特還比紐約原油每桶高出了16.95美元。
是否有資金做多布倫特原油,背后的秘密雖不得而知,但結果卻是以布倫特原油為標桿的中國成品油的價格也間接被拉高了。
擁有一個行業或一項產品的定價權,那么就擁有了絕對的優勢,而如今,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卻將中國國內的成品油定價權拱手讓給了國外的資本大鱷。必然的結果就是,中國的石油戰略資源必然受制于人。
日前傳出消息稱,中國要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貨交易,果真如此的話,新的成品油改革方案,可以參照中國自己的原油期貨價格來確定。這樣的話,就為中國的石油戰略與安全設置了一堵“防火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