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報記者劉武
“當選政協委員的4年來,你最關注的問題是什么呢?”
許連捷稍微思索了一下:“4年來我始終關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我的所有提案基本都是圍繞這兩個主題。”
許連捷告訴我,去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參加工商聯的分組討論時,他就作了一個關于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發言,當時就得到李克強副總理的肯定。
“現在中小企業、實體經濟發展這么困難,如果我們這些來自工商聯界別的政協委員再不為他們呼吁,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努力創造一些好的政策環境,那就是我們的失職。”說到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許連捷深有感觸。他說,1988年他創辦企業時也是從小企業起步,那時全國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環境是很差的,尤其是1989年以后,對民營經濟要不要發展,能不能發展是有爭議的。但慶幸的是,當時泉州市(那時還是晉江地委)的主要領導對發展民營經濟非常支持,他當時就說了,泉州一直是海防前線,什么工業基礎都沒有,現在搞改革開放,要發展經濟,你不讓老百姓自己搞些企業還怎么發展經濟。當時說這樣的話是要冒很大政治風險的,甚至可能還要丟“烏紗帽”。但當時泉州市主要領導就是敢于承擔風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當時市政府冒著政治風險給恒安批了10畝地,如果沒有當年的10畝地就沒有90年代恒安集團的大發展,也沒有衛生巾紙行業的龍頭老大,更沒有今天產值達到134億元的恒安集團。
回想創業的經歷,許連捷略顯激動。記者給他倒了一杯茶,他喝了一口說:“我之所以要講這些,是因為現在有些地方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口頭上說支持,實際上有很多阻礙。國務院發展非公經濟的兩個‘36條’早就公布了,但實際落實的有多少。溫家寶總理說今年上半年政府一定要出臺實施細則,但我最擔心的是,即使有了實施細則,有些地方政府可能還會以各種名目和方式阻礙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在稅收、用地、貸款、資源等方面設置種種障礙。所以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就有責任更多地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一些地方政府不落實中央關于發展民營經濟的有關政策就有責任去監督和批評。”
說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許連捷說,這是他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后關注的另一個重點。現在實體經濟的發展相對都比較困難,原因在哪里?可能關鍵還是創新。“我經常聽到一些企業家朋友跟我說,現在很多實體經濟的發展遇到了‘天花板’現象,就是企業發展的空間沒了,已經到‘天花板’了。我說,如果不轉變發展方式,如果不創新,有些企業的發展空間可能確實很小。但如果我們在技術,管理大膽創新,體現在產品上就是有更多的附加值,可能我們就會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柳暗花明,又會發現新的空間。”許連捷說,“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就是機遇,因為你先走了一步,市場可能就是你的,企業發展的空間就是你的。當然,這種突破是很難的,是需要精神的,所以我現在一直提倡要用創業精神來加快企業的創新步伐,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
3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許連捷最后告訴我,今年他帶來的提案是《關于把泉州市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特殊政策先行先試》。許連捷說,民營經濟占泉州GDP的90%以上,是泉州經濟發展的絕對支柱,而且泉州民營實體經濟發展比較平穩,基礎很扎實,絕大多數老百姓都在發展民營經濟中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所以群眾對發展民營經濟的認識很一致。中央擬定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完全可以在泉州先行先試,看看效果究竟如何,取得經驗完善后再全國推廣。這樣政策的執行阻力就會小一些,可操作性更強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政策的失誤,讓民營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