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這次又能HOLD多久?
□晚報記者勞佳迪 制圖 任萍
三地原油均價移動變化率繃在4%這條“紅線”的上方,已經一周了。 2月22日達到3.9%只差“臨門一腳”,而自23日“撬開”最后防線,便接連幾個交易日刷新這一百分比的“個位數”。截至最新數據,幾天之內,三地原油均價移動變化率已經飆升到了6.19%。一旦“觸線”另一個調價條件——22個工作日,國內油價就又有了上漲理由。換言之,如果未來一周國際油價沒有積累一定的頹勢,“窗口”便名正言順地洞開。
看似沒有太多反駁的“抓手”。在既有游戲規則里,“三地原油均價移動變化率達到4%”與“距離上次調價超過22個工作日”同時滿足后,發改委出手調價確實“天經地義”。
但盲區卻不會因為“盲視”而消失:所謂“三地”憑什么非得是布倫特、迪拜、辛塔?究竟又是誰藏身于波詭云譎的伊朗危機擺布著中國油價?
■記者手記
國內油價怎能看美國臉色
目前來看,即使推行新版調價機制,也仍然是在規則框架內游戲,充其量是將此“三地”換成彼“三地”。但眼看著在伊朗危機和弱勢美元的夾擊下,國際油價將走出持續上漲的趨勢恐怕是難以挽回的現實,一個巨大疑團也在與油價漲跌切膚相關的消費者心中升騰:為什么國內油價一定要死咬住國際油價不放呢?
如果從本質上分析,現在國際油價的漲跌都是美國人的 “一言堂”。姑且不論與國際油價掛鉤愈加緊密的美元決策權完全掌握在美國政界手中,美元印鈔機的啟動足以令國際油價為之撼動,美元絲毫風吹草動都會讓原油期貨交易所中的“超級莊家”翻云覆雨般炒作,哪怕是中東地緣問題的進程演化也是由美國人的姿態主導。
事實上,最近國際原油市場就充滿了“美國態度”。一會兒是庫存數據打壓油價,轉身又以弱勢美元哄抬油價——前者可以打擊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而后者顯然對伊朗原油最大需求國中國不利。
倘若中國再單純死咬三大參考標桿不放,將國內油價這唯一可以掌握在中國人手中的石油定價權捆綁在美國人的意志之上,那自然是正中美國人下懷。現行的掛鉤國際方式顯得過于機械,國內消費者的利益很可能在國際風險因素面前被輕而易舉地銷蝕。
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并沒有分享國際油價期貨市場的入場券,國內原油的真實需求本身就未在國際油價中得以反映。死咬國際油價的定價機制等于是把國際金融的投機性和投機商的愛好、風險過多地引入了國內,而缺乏對本國供需關系和競爭程度的考量。
當然,要放棄單純機械的調價公式,讓中國油價從國際圈套中剝離出來,還有一道難過的坎——如果削減與國際掛鉤的密切度,中石油、中石化煉廠的原油進口成本就很難及時反映出來了。
再說得直白些,石油巨頭便失去了拿“煉油虧損”要挾決策層漲價最直接而有效的砝碼。但如若不考慮其“共和國長子”的特殊身份,擺在決策層面前的似乎并不是一道太難抉擇的選擇題:無非是在石油巨頭和中國經濟兩者之間,選擇一個非選不可的殉道者而已。
■現狀
“兩桶油”內部價“釀漲”
距離預期中的“窗口”打開尚有一周,記者注意到,地煉集散地山東已是風聲趨緊。 “內部有消息說,3月份中石化用于潤滑油生產的基礎油內供價計劃上調200元以上,外銷價也將會相應調整。 ”能源咨詢機構卓創資訊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
另據上述人士透露,昨天中石化煉銷公司石油焦已整體上調了出廠價,中、低硫焦漲幅在100元/噸左右,高硫焦漲幅20-50元/噸不等。原因是目前地煉每日石油焦總產量減少4000余噸至10650噸。
“近期國內成品油預期供應緊張,截止到當前,國內主營煉廠開工率只有75%左右。主營產量的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后期的資源供應。”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呂斌分析。
在他預期中,山東地煉產出的減少,必然會帶來供應缺口,從供需面上推漲價格。“山東地煉對于山東以及周邊省份的資源供應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各地區主營分銷公司批零一價現象普遍的情況下,山東地煉的成品油資源尤為受到青睞,而現在,山東地煉裝置開工率下滑,其中地煉將由-10#柴油轉產為0#柴油,庫存正處于下滑通道。 ”他如是解釋。
即將進入3月,季節性因素也和調價“窗口”疊合在一起。由于主營部分煉廠即將進入集中檢修期,而后期春耕農業需求又將啟動,供需市場的天秤如何傾斜不言而喻。據隆眾統計,1月進入檢修的地方煉廠已有鑫億化工、海科瑞林、弘潤石化、鑫億、鑫泉焦化、江蘇潤爾華化工等。 2月京博石化、東明石化、晨曦化工、海科化工、永鑫等地方煉廠也先后進入檢修,直接引發山東地煉日均產量減少半數。
就在此時,中石油近日也下達了限購外采的通知規定,加之中石化外采限制令一直也未聞取消,資源缺口信號已然清晰,而此態勢也會支撐油價的持續高位堅挺。
■透視
地緣因素“綁架”油價
地煉開工率的走低,與煉油利潤的降低息息相關。 2012年2月國際油價飆升到了9個月最高,其中布倫特突破120美元,紐約原油盤中最高也沖破110美元。進口原油價格走高的態勢,自然會讓煉油變得缺少吸引力。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地緣政治溢價,前期歐盟宣布對伊朗石油禁運以及西方國家加大對伊朗制裁之后,伊朗做出反擊,宣布對英法斷供,市場上又傳出伊朗將對歐洲六國全面停供,市場對石油供應緊張的擔憂加劇快速推高油價。同時,敘利亞沖突不斷也撕扯市場信心。 ”呂斌告訴記者。
第二個原因則是之前一直困擾市場的歐債問題再度看到曙光,對希臘的第二輪救助最終通過。 “而歐洲央行嚴厲的財政紀律和緊急救助金的推行也讓人看到解決的希望,對經濟的回暖給予市場信心推高油價。 ”
第三個原因則是寬松的流動性。“盡管美國近期經濟數據表現良好,但美聯儲依然決定將零利率推遲到2014年,加上歐洲對銀行業的接近5000億的救助計劃也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通脹的預期推動國際油價走高。 ”他對記者解釋道。
國際油價的波動是多國政治、經濟等方面綜合角力,這本無可厚非,但國際油價的漲跌是否就必須以提高國內零售價來消化卻存在爭議。記者對比資料發現,自從2009年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執行以來,由于調價滿足條件相對較為透明,隨著國際原油呈現不斷上漲態勢,國內成品油價格也不斷上漲。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總共進行了11次上調,5次下調。其中,汽油累計上調3000元/噸,柴油則上調了2760元/噸。
■疑問
“三地”應該是哪三地?
根據卓創資訊分析師李倩的對比統計,新機制存在調節失靈之處。據悉,2012年2月與2008年7月進行價格對比后可以發現,WTI與布倫特原油分別下跌了25.25%和12.8%,但同期國內汽柴油價格卻分別上漲了22.9%和8.39%,其中柴油價格則是漲至了國內歷史最高。也就是說,從價格來看,原料成本表現為下跌,但是產出產品價格則表現為上漲。
“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采用的是迪拜、辛塔、布倫特dtd三地原油現貨價格為基準,但是2011年我國進口的上述三種原油數量在總進口額的占比都比較小”李倩告訴記者,盡管迪拜、辛塔、布倫特dtd分別是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原油,但是由于其價格對我國成品油價格影響相對較小,近期市場有消息稱即將推出的新定價機制或會更改參考油品。如果從2011年國內部分原有進口份額統計的數值來看,沙特為50272383噸,為份額老大,占到了國內進口原油的19.91%。緊隨其后是的安哥拉,2011年我國從安哥拉進口原油31149981噸,占比12.33%。排在第三位的則是目前攪得國際油價天翻地覆的伊朗,占到了10.99%。
相比這些進口大國,國內現行調價機制參考的迪拜進口原油去年只有6735182噸,僅占2.67%,辛塔和布倫特的進口占比更是微乎其微,辛塔只有0.26%,,布倫特dtd甚至是零進口。此前從上海金融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上海期貨交易所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原油期貨,將助力中國這一能源消費大國爭奪國際定價權。“目前看,較為現實的如大慶油、勝利油等都可以作為未來國內原油期貨的標準交割品。”李倩對記者坦言,“但是原油期貨可能因為觸及國內三大油企的核心利益而受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