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強
電力體制臨近十年改革周期。在這一輪改革中,廠網分開帶來市場競爭,發電項目工程單位造價下降趨勢明顯。同期,電網工程造價因競爭不足等原因逐年提高。
日前,電監會發布《“十一五”期間投產電力工程項目造價監管情況通報》。
從造價監管情況來看,“十一五”期間投產的電力工程單位造價,火電工程總體呈下降趨勢,水電工程總體呈上漲趨勢,風電工程在持續上漲后開始出現回落趨勢,交流輸電線路工程總體呈上漲趨勢。
“十一五”期間新建火電工程決算單位造價為3855元/kW,相比“十五”期間下降54元/kW。“十一五”期間僅單位造價下降可減少投資約196億元。
國家電監會輸電監管部主任幺虹表示,市場的充分競爭,激發了火電企業加強工程造價控制的積極性。大容量、高參數機組投產比例提高,使得火電工程單位造價持續下降。
電監會統計顯示,“十一五”期間,火電工程中當年投產的超超臨界和超臨界機組裝機占比從2006年的37%上升到2010年的63%,600MW及以上機組裝機占比從2006年的49%上升到2010年的64%。
水電工程項目則因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補償標準提高大幅推高造價成本。電監會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投產水電工程項目決算單位造價為6870元/kW,與“十五”期間比增長19.08%。
在水電工程項目6870元/kW造價中,位列前三位的是,建筑工程(2591元/kW,占37.71%)、建設征地和移民安置補償(1337元/kW,占19.46%)、機電設備及安裝工程(933元/kW,占13.58%)。
風電則因技術進步、國內風機制造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因素使工程單位造價大幅降低。2007至2009年,風電工程造價呈持續上漲趨勢,2009年達最高峰,為9252元/kW,2010年出現回落,為8895元/kW。
相比發電企業,作為自然壟斷的電網企業造價控制內在動力不足。電監會報告稱,“與發電企業相比,電網企業造價控制的內在動力有一定差距,電網工程市場化造價形成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電監會報告稱,“十一五”期間投產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單位造價總體呈上漲趨勢,比“十五”期間上漲了17.93%。2010年110kV~500kV工程決算單位造價相比2006年分別上漲37.12%、26.37%、25.79%、31.08%。
電監會將輸電線路成本提高部分原因歸結為,工程建設外部環境和政策變化。
一是,隨著經濟發展,城市規模急劇擴張,各地紛紛設立各種開發區,線路走廊和路徑選擇難度越來越大,線路路徑曲折系數增大,造成耐張、轉角塔增加,材料耗量增大,工程本體投資增加,導致輸電線路工程單位造價上漲。二是,拆遷賠償費用的大幅度上漲,也導致輸電線路工程建設成本增加。
一位電監會地方派出機構負責人稱:“由于市場競爭不足,電網工程造價控制缺少動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大造價成本監管,繼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始于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完成廠網分離改革,發電項目建設進程和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2011年底,全國發電裝機達到10.56億千瓦,9年時間新增裝機7億千瓦,相當于1949~2002年53年全部裝機容量3.5億千瓦的2倍。
一位五大電力集團人士用“競爭激烈”描述電企生存環境。他說:“電改十年來,發電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根本性變化。在上網電價既定的政策背景下,電力企業競爭激烈,降低造價以提高盈利水平。”
電監會在報告中測算,在不同投資方中,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單位造價最低,國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最高,分別為3426元/kW、4523元/kW。
“國網能源是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直屬單位,由于廠網不分開,缺少市場競爭,工程造價難以降低。華潤市場化程度最高,其工程造價有優勢。”上述五大電力人士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