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間,央行、銀監會、發改委共同公布《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圖規范銀行服務收費。
有趣的是,2010年8月,同樣是這三部委向各銀行下發了同名的“征求意見稿”(下稱“舊版”),但未向社會大眾公布。對比兩稿內容,新版《辦法》未提減免收費項目,且為銀行留出高額收費的空子:《辦法》將收費分為政府定價、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其中銀行自由調節的空間很大。
“報備制”為高收費開綠燈?
根據新版《辦法》,商業銀行收費項目分兩類:
一類實行政府定價、指導價,由國務院主管部門會同銀監會、央行共同制定,主要參考業務成本和消費者、銀行的意見。
另一類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各銀行總行制定,需在執行前15天向銀監會、央行和政府主管部門報告,并提前1個月在營業場所、銀行網站進行公示;若要提價,則需提前30天向上級報告,并提前3個月公示。
對此,長期關注銀行收費的律師董正偉表示,這實際是對銀行收費實行“報備制”,而非法律界所期待的“審批制”,監管力度太小,甚至可能為銀行收費合法化提供依據,為高收費“開綠燈”。
在新版《辦法》框架下,銀行具有極大自主權,可在不征求消費者意見的情況下加收“市場調節價”的費用,其義務唯有“明碼標價”———在營業場所、網站提供相關服務價格目錄和說明手冊,提供24小時查詢渠道;使用電子銀行等自助渠道提供服務的,應在收費前提示相關服務價格,保證金融消費者的選擇權。
新版改口不提“反壟斷”
“這是第二次征求意見了。”廣東省銀監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2010年8月,三部委曾在銀行系統內發過同題文件,兩次發文內容改動明顯。
根據羊城晚報獲得的舊版辦法,其第一章第一條是:“為規范商業銀行服務價格行為,提高服務價格透明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然而,新版“辦法”去掉了“反壟斷法”一項,改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回避了“銀行是壟斷行業”的爭議話題。
此外,舊版“辦法”明確提出取消7項收費,包括賬戶開立、撤銷費,1年內的本行對賬單服務、密碼重置費等;新版“辦法”不再提出減免收費,只強調代收業務,應按照“誰委托、誰付費”的原則,不向委托方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收取費用。其原因可能是,去年年中銀監會發布公告廢除11類收費項目,已基本涵蓋舊版所列的7項。
爭議性收費項目無一觸動
由僅對內部公開到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的出臺過程更加公開透明,但其不足也明顯:從2010年8月初稿至今,征求意見耗時一年半,修改后的二稿監管力度已不如前,對頗具爭議性的收費項目幾乎無一觸動。
例如,銀行普遍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名義上是鼓勵金融消費者歸并賬戶、減少銀行成本,但實際上因為跨行、異地轉賬費用高昂等原因,不少人“被迫”開立多個賬戶;又比如打印賬單費,只要期限較久,打賬單花費不少;還有銀行開設咨詢費等名目,對貸款人收取“變相高利”……這些惹“民怨”的收費,在新版《辦法》里并未提及。
律師點評
朱永平:不提壟斷是銀行心虛銀行收費應該聽證
針對三部委最新公布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法律界人士雖贊賞其公開透明的程序,對其內容卻多有挑剔。羊城晚報記者昨日特邀著名律師、廣東大同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永平對其作點評。
與兩年前內部征求意見的版本不同,新《辦法》的法律依據一條里未見“反壟斷法”。“這個改動是因為銀行自己不好意思,心虛了。”朱永平說,“中國銀行業就是高度壟斷,起草者也知道。未來消費者要告銀行收費,可以以‘反壟斷法’作為依據來作公益訴訟。這方面,銀行業可不想提醒消費者。”
他表示,即使新規避談“壟斷”,“反壟斷法”對行業仍有制約能力。
數年前朱永平就呼吁,銀行開征新收費應舉行聽證會。對于新規中“報備即可”的條款,他頗為不滿:“我們現在地方性的法規,可以很放心地舉行聽證會,但國家部門的法規很少聽證。按照國務院聽證程序,銀行收費這類關乎老百姓重大切身利益的項目,應該經過聽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