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最近的一個提問,為市場熱議。據報道,郭樹清在某個內部場合向與會人士發問:“IPO不審行不行?”
問題的答案會是如何呢?近些年來,針對新股發行改革的建議很多,希望取消發行審批制的呼聲也很多,但此改革進展緩慢。問題當然不在于IPO不審就不行,而實在是有太多的利益羈絆在其中。
相信郭樹清的這個提問并非偶然。自其履新以來,郭樹清展示給公眾的,大體是一個改革者的形象。強制上市公司分紅,嚴打內幕交易,主張放松管制、強化監管——這一切,都在表明這位財經官員的改革理想。
當然,也可以想象,取消發行審批制的改革注定是艱難的,既得利益者有動力維持原狀。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在改革中要失去利益者,常常成為阻礙改革的力量,這不足為怪。如此,郭樹清的這個提問,或許只能表明一種態度,一個愿望,距離真正的改革尚有不短的路途。改革拒絕浪漫主義,從愿望到真正去落實,其間會有很多艱難的博弈!
這多少讓人感到有些無奈和失望。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和今日中國迫切需要改革的諸多問題一樣,如同鄧小平多年前曾指出的,“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所謂“自我革命”,就是主動放權,就是通過改革,將利益從自己手中放出去,其難度不言而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很多人呼喚改革強人的出現。
就在前些天,溫總理重提“不改革死路一條”,如此言語確實令人警醒,改革的意義清楚彰顯。問題在于,這個社會不是認識不到改革的重要性,而是因為種種障礙的存在,許多領域改不動,“自我革命”動力缺乏。正如“IPO不審”不是不行,而實在是“不審”的話,會觸動太多人的“奶酪”。
在這個背景下,體制內一些改革強人的出現,固然是一股積極力量,但是單靠幾個改革者的徒手搏斗,也很難真正從當前改革滯后的困局中突圍。這個時候,改革推動合力的形成,更多要靠體制內的改革力量與外部力量的相互結合,要靠自上而下的改革力量與自下而上的推動力量共同作用。
未來需要改革的領域繁多,改革任務很重。就拿經濟領域來說,如金融體制及一些要素市場的改革,任務就很艱巨。而這些領域改革的不到位,又與政府體制變革的遲緩密切相關。事實上,當前改革的關鍵之一,就是要繼續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在于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尤其是解除政府在一些領域,特別是一些能夠大大釋放活力的服務業領域的過度管制,同時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
溫總理曾就政府體制變革開過三個“藥方”——其一,完善宏觀調控體制,堅持政企分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其二,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其三,依法規范行政行為,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近些年來,相關方面也確實可以看到已經取得一些成績,只不過,成績與改革的要求相比,差距還比較大。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涉及政府管制經濟學、行政學和行政法學三個維度。在學理上,改革的邏輯早已十分清晰。改革的艱難,主要就是因為這樣一對矛盾的存在,即政府身兼改革主體與客體的雙重身份。說得更直白些,如前文所述,是要“自我革命”,因此,既需要找到自身改革動力和沖破阻力的辦法,也需要來自外部更多的監督。
體制內從來不缺少改革力量,只是這種改革力量與阻礙力量之間的博弈,未必完全能夠占據優勢地位。外部的監督與推動力有時候也會顯得羸弱。不過,公眾的利益不能被部門利益綁架劫持,改革的正義性由此確立。正義終究會取得勝利,這是公理。改革路途中的重重阻礙,擋得了一時,擋不了長遠。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如此,其他領域的改革亦會如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