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山東青島不少企業就遇到“用工荒”。記者走訪青島市多個勞務市場,發現以往很紅火的市場現在相當冷清。馬路邊上的大牌子帖滿了各種招工廣告,找工作的人卻很少。為了招到員工,不少企業除提高工資待遇外,還給求職者提供諸如保險、班車、宿舍、年假,以及夫妻求職者分配單間等優惠和福利。據了解,由于內地企業提高工資待遇,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就近就業,使沿海企業“用工荒”加劇。目前,僅青島市企業用工需求缺口大約在20萬左右。(1月31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當各地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就業難問題的同時,在一些地方卻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用工荒”。現實情況是,一邊是企業用工的嚴重短缺,另一邊卻是百姓就業難的困惑。
各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在破解“用工荒”與“就業難”的矛盾中能夠做的工作其實不少。
推廣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訓機制,讓更多的就業者能夠擁有一技之長,讓勞動力所學技術要緊緊結合企業所需,是政府部門在解決群眾就業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政府部門絕不能僅僅滿足于解決就業率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著力提高民眾的就業質量。那么,采取更多舉措,做好對就業群體的培訓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企業的監督,要讓企業在用工過程中切實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近年來,沿海各地很多企業出現了招工難甚至“民工荒”,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常忽視了人力資源儲備。當下一些企業存在著“需要就招工,不要就走人”的問題,企業這樣的做法,怎么能夠既不能讓員工對企業產生忠誠度也不可能有“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企業短視行為是用工荒的直接原因,政府應該為企業提供建立長效用工機制的思路。
另外,政府部門應當搭建更多的平臺,為企業與求職者搭建起一座共贏的“金橋”。盡管說很多地區都有著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但是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于求職者來說,仍然需要更多的信息交流平臺,勞動力和企業之間最大程度地減少中介環節,進行雙向選擇。各地政府的相關部門完全有能力通過舉辦招聘會、創建網上人才平臺等形式,為企業尋求人才,為就業者尋求創業機會搭建起更多的平臺,從而進一步緩解“用工荒”與“就業難”的問題。(陳國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