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楊柳晗 發自北京
截至1月4日,2012年度重點電煤合同匯總已完成,初步統計重點合同煤總量約12億噸,比國家發改委公布的8.346億噸的框架量超訂約44%。不過,業界對超訂現象歷來持相當謹慎的態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11年,合同煤簽訂規劃為9.32億噸,實際簽約量高達11億噸,超過規劃66%,但最終兌現率不足50%。
盡管2012重點合同煤的簽訂量較2011年增加了約一億噸,但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 《關于做好2012年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對電煤的鐵路運力支持方面,所安排的鐵路運力為7.7506億噸,比2011年7.69億噸僅增加了606萬噸。基于此,鐵路運力仍是煤炭企業以及煤炭消費企業爭搶的重點。
光大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由于近幾年鐵路運能增長有限,為爭搶鐵路運力,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均加大合同簽約量以搶占有限的運能。2012年整體運能比以往更緊張,為防止運力落空,最終簽約量仍然大幅超過規劃量,因此實際兌現率或將出現較低的水平。中投顧問也表示,合同煤數量增長主要是煤炭企業為了給自己上個保險,從而確保自身的煤炭銷售;同時訂單的多少也決定了分配到的鐵路運力,這是煤企積極簽訂電煤合同的重要原因。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前期合同簽訂情況來看,部分煤炭企業定量不定價,大概意圖應該是將合同量保送到國家發改委,以爭取更多的運力。”
“合同煤與市場煤并存帶來了很多問題,兩者價格的差異導致倒賣合同煤的現象屢禁不絕,合同煤的履約率也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為進一步深化煤炭市場體制改革,逐步取消合同煤是必然的趨勢。”中投顧問煤炭行業研究員邱希哲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