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12月28日,2012年全國重點電煤合同匯總進入第三天,電廠的“戰況”卻并不樂觀。《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煤電雙方博弈的核心在量不在價;大部分電廠此前與煤企簽訂的合同量目前確認率僅有十分之一左右。在此情況下,關系人成為電廠最后的博弈籌碼以及唯一的“核心競爭力”。
合同確認率僅一成
“這段時間,所有電廠負責搞煤的人基本每天都在天上飛;目前除了內蒙古和新疆距離太遠外,河南、陜西、山西的主要煤炭企業我都接觸了,但最終能匯總多少煤誰也不知道。”五大發電集團湖南一家電廠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該負責人向本報指出,目前匯總會上煤電博弈核心在量而不在價;煤企并不敢給國家發改委定的限價政策打折扣,但卻無法滿足電廠的需求量。
他用形象的比喻向記者解釋稱:“重點合同煤的匯總好比一個大盤子套一個小盤子,大盤子是煤企和電廠簽訂的合同量;而小盤子卻是簽訂的合同中最終能確定的量;所以前者是虛,后者才是實的;無數進了大盤子的電廠都是擠破頭到昆明來爭取進入小盤子的。”
該負責人稱,對于電廠來說,價格問題現在并非首要問題,合同中能確定的煤量才最重要。因為有些煤炭企業實際只有600萬噸的量,但卻要簽出去2000萬噸,電廠無論出多少錢,最終都拿不夠煤。“只要能拿到煤,煤款可以再想辦法,關鍵是信息不對稱,就怕提著豬頭也找不到廟門。”該負責人抱怨。
本報采訪的幾位目前身處昆明的電廠人士均表示,現在發電廠最想知道的事情就是:煤炭企業最終能拿出多少煤放進最后的小盤子中。
上述負責人稱,盡管電廠之前簽訂的合同量不少,但最終能進入小盤子的比例僅有十分之一左右。他以自己所在電廠舉例稱,該電廠一年的用煤量最少需要450萬噸,但目前簽訂的1000多萬噸合同中能最終進入小盤子,也就是能保證兌現的量能有100萬噸就已算理想。他告訴本報,年頭長的老電廠情況會稍好,2005年后建造的新電廠日子更困難,可能連十分之一的量都無法最終獲得。
隱形的“核心競爭力”
在上述情況下,相對劣勢的電廠除了依靠眼線獲取消息、依靠關系人與煤企斡旋外,再無任何籌碼。
據了解,眼線是能夠為電廠提供匯總會以及煤企消息的人;而關系人大都與煤企高層關系密切,能夠協調煤量與運力等,有些就是煤企內部領導的親戚。
“所有簽好的合同都會在匯總會上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動,每個電廠如果沒有自己的眼線和關系人,只能等著靠邊站。”五大發電集團之一湖北一家電廠人士告訴本報。
“沒有關系人的話,電廠領導全住到昆明來也玩不轉,這就是匯總會的現狀,”他說,“關系人的費用從噸煤10元到80元不等,但他們在這之外同煤礦以及其他關系人之間的分配我們就不清楚了。”
與此同時,不止一家接受采訪的電廠人士向本報表示,匯總會上的競爭實際不是電廠之間的競爭,而是關系人之間的競爭。各方電廠人士云集昆明,也更多出于心理安慰,勝過待在家里焦慮,但實際并無分別,因為自己根本“使不上勁”。
但上述人士稱,即使經過關系人的斡旋,電廠最終有多少煤進到小盤子里,也難以明晰。只能等到鐵道部最后公布全國運力的匯總結果,并與電廠所在發電集團溝通后,他才能獲得集團自上而下的通知,計算出自己電廠最終能在明年分得多少“口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