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機構數億資金力挺 新華保險上市首日漲13.7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7日 03:5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李智

   在市場各種各樣的猜想之中,新華保險(601336,收盤價26.44元)選擇了最平穩的方式渡過了登陸A股的第一天。不過,新華保險的平穩登陸并不意味著整個市場的平靜。就在公司股價上漲13.72%的同時,沉寂已久的金融板塊集體走強,上證指數以一根43.94點的陽線結束了本周的四連陰,為投資者們帶來了久違的希望。

  首日上漲13.72%

   在新華保險登陸A股前一日(12月15日),H股上市首日的表現并不理想。在H股發行價定為28.5港元的新華保險,一開盤就遭遇了破發,26.6港元的日最高價距離發行價依舊有不少的差距,而最終25.7港元的收盤價距離發行價更是跌幅接近10%。正是因為H股首發的低迷表現,讓不少中簽者對于新華人壽A股上市首日表現憂心忡忡。

   幸運的是,當新華保險以25.00元/股開盤的瞬間,手握1.27億股首發A股的各方資金終于大大松了一口氣。因為超過7%的開盤漲幅,至少表明各方擔憂的首日破發危險已經小了很多。隨后,新華保險在各方驚訝的目光中繼續上行,僅用了15分鐘就將股價漲幅擴大至14%一線。

   昨日盤中雖然新華保險漲幅一度縮水至10%左右,但是在午后大盤強勢反彈中金融股攜手上漲,帶動股價再次上漲。截至收盤時,新華保險漲幅定格為13.72%,換手率達到了92.39%,全天30.1億元的成交額幾乎占據滬市昨日總成交額505.7億元的6%。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新華保險股登陸A之時,H股也受到帶動而同時上漲2.72%,收于26.40港元。

   實際上,從券商機構對于新華保險的估值來看,上市首日的表現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券商對其定價大多在30元左右,海通證券和保薦人中金公司、瑞銀證券甚至給出40多元的估值上限。

   方正證券趙莎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看好保險行業在明年的表現,可能出現業績拐點,今年前10個月壽險收入同比增長5.5%是比較差的,明年則預計在10%以上。其次,新華保險A股上市僅有1.27億股,綜合來看市場給予新華保險的估值還是比較合理。

  機構繼續力挺

   正如各方預期的一樣,新華保險上市首日就受到了機構的力挺。盤后交易數據顯示,16日買入榜前5位中機構就占了4席,累計買入2.91億元,這一數額已經接近全天成交額的10%。需要提示的是,可能還有更多機構資金因為買入金額相對較小而未能上榜。

   一位私募研究員表示,其實早在新華保險發行之初,機構資金就表現出了非常高的熱情。在初步詢價階段提供了“有效報價”的79家詢價對象管理的227家配售對象全部參與了網下申購,網下凍結資金總額達到了驚人的512.97億元。與之對應的是,機構網下認購倍數為57.18倍,配售比例僅為1.75%,比2.22%的網上中簽率還要低。

   另外,新華保險A股原本發行區間定為23~28元/股,申購之時也是按照28元/股的上限進行,但是公司最終卻選擇了23.25元/股這一個接近底價的價格發行。一位基金公司分析師指出,既然曾經參與打新的機構愿意掏28塊錢申購新華保險,并承受三個月的限售期,自然也不會拒絕在在二級市場上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入公司的股票,特別是部分參與申購又沒有獲配的機構。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華保險上市后的平穩表現與公司低價發行的策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雖然最終股價上漲了13.72%至26.44元/股,但是與當初28.00元/股的發行上限相比依舊有明顯的距離。

  金融股集體拉升

   除了“內因”,新華保險上市首日13.72%漲幅背后也受到了 “外因”的推動,那就是由銀行、保險、券商組成的金融板塊集體拉升。

   16日上午,作為A股前輩的中國平安(601318,收盤價35.95元)、中國太保 (6016607,收盤價18.77元)和中國人壽(601628,收盤價16.84元)的攜手上漲為新華保險營造了一個較好的市場氛圍。而在下午,銀行股在匯金再次出手增持的傳言下集體上漲,而券商股也集體異動,截至收盤,金融板塊除小幅下跌0.56%的興業證券(601377,收盤價8.86元)和收平的宏源證券(000562.收盤價11.72元)以外,包括四大行在內的金融股集體飄紅。

   對于昨日午后銀行股和券商股的異動,大多數業內人士還是認為是連續大跌之后,市場資金借助利好預期做多,至于反彈能否持續,還需要繼續觀察,比如市場上的利好預期能否順利兌現等。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券商板塊的前景,不少業內人士還是表達了擔憂。一位券商分析師就坦言,盡管長期來看行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但短期受困于經紀業務轉型,成本費用壓力加大,創新模式尚處探索階段,盈利過度依賴市場行情的局面難以打破。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