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對話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軟實力對內而不是對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7:07  時代周報微博

  特約記者 葛傳紅 實習生 徐向科

  “一味把自己認為好的信息呈現出來,而不顧及西方語境下的釋讀,會令我們試圖傳達的信息大打折扣。”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孔慶勤博士認為,“用尊貴顯赫的社會精英詮釋中國形象,對奉行平民主義的歐美民眾而言是很難接受的。”

  近日,在中國廣州舉行的“2011察哈爾公共外交年會”上,孔慶勤與中國民間智庫“察哈爾學會”公布了一份關于中國對外宣傳片的調研報告。他們認為,這些宣傳片的效果不甚理想。

  這些宣傳片被認為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它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經濟、軍事等硬實力超群。為何出現這樣如此不對稱的現象?如何提高中國的軟實力,成為擺在中國人面前一個非常沉重而又無法回避的話題。

  為此,本報專訪了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對話中,他多次強調我們在傳播軟實力時的一種思維:我喜歡的就是好的,這是一種于事無補的情緒。

  軟實力要靠硬實力

  時代周報:軟實力,近年來一直是個熱門概念,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軟實力呢?它對于一個國家的意義在哪里?這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曾經提出的“巧實力”概念有何異同?

  葛劍雄:所謂“軟實力”主要是精神層面,與之相對,物質層面的就是硬實力。純精神層面的東西,必須轉化為硬實力之后,才能發揮作用。

  軟實力本身主要對內而不是對外,它主要指核心價值觀、信仰、道德等。這些如果一直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轉變成硬實力,便無法發揮作用。

  軟實力對于國家戰略而言,起到一種輔助的作用,它只是實現國家目標的手段。這里的關鍵不是軟實力、硬實力,是戰略目標是否恰當,如果戰略目標錯誤,不管用什么實力,都達不到戰略目的。比如,有人呼吁中國文化要走出去,以“走出去”作為戰略。但其實,“走出去”只是策略,是為了實現其他戰略目的。如果“走出去”像輸出革命一樣輸出文化,注定要失敗。

  因此,就必須強調“巧實力”,就是要對軟實力、硬實力恰到好處的應用。知道何時該用軟實力、何時該用硬實力,但始終把“實力”放在首位。不管軟實力、硬實力、巧實力,重點是“實力”。

  時代周報:在硬實力與軟實力的關系上,你曾表示,“不管軟實力、硬實力,關鍵是實力”。但如何理解硬實力與軟實力之間的關系?

  葛劍雄:我必須強調,無論軟實力還是硬實力,關鍵在“實力”。“軟”、“硬”只是表現形式。軟和硬要因時因地制宜。比如,道德、信仰、文化、語言,都是軟實力,通過轉化才能產生硬實力。因此,對內用軟實力來提升硬實力之后,才能對外。對外僅僅用軟實力,這是西方人,包括美國人的一種欺騙手段、一種假象。

  語言,被認為是軟實力,如何變成硬實力?要靠其他手段。

  歷史上,美國占領菲律賓后,派了大批英語教師到菲律賓推廣英語,以至于目前,英語仍是菲律賓的官方語言。這說明語言固然是軟實力,但也需要軍事占領、強制推廣等硬實力。

  再比如,我們國家現在重視推廣漢語,靠什么呢?辦孔子學院,辦孔子學院又靠什么呢?要靠硬實力。因為,建一所孔子學院至少需要花費50萬美元,而且需要派人過去管理和任教。

  “拯救歐盟”是自娛自樂

  時代周報: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因其高速增長的經濟總量以及龐大的外匯數字,而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力量之一。目前,在歐洲債務危機問題上,希望中國扮演救世主的聲音不絕于耳。中國具備了這樣的實力嗎?

  葛劍雄:希望中國救歐盟,我不認為這是普遍的觀點。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在自娛自樂。雖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但是中國經濟也有很大問題,不能盲目樂觀,認為它是完美的。

  目前,中國不具備救歐盟的能力。固然,中國有對美國、歐盟的很多債權,但這并不表示,能力就很強。我們的外匯都是人家的債券,本身說明我們的外匯太高,或沒有其他管理途徑。再則,很多人也不希望中國這樣做,因為經濟活動本身應該互利雙贏。即使中國采取某種措施,比如購買歐盟國家的債券、投資,主要應該考慮對中國是否有利。現在,中國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利益、實現中國民眾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弘揚國際主義。

  時代周報:為何歐洲許多政客對于中國可能的援助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并表示這其中包含了政治動機?

  葛劍雄: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純粹的經濟關系,都是有政治目的的。

  對于是否救希臘,歐盟內部意見都不統一,如果人家能從經濟上自救,這是最好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政客反對中國的援助,是很正常的。不能把它都解讀成政治上對中國的敵對,當然敵對的力量總是存在,但是在這樣的事情面前,任何國家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時代周報:我們還注意到,中國大型企業,尤其是國企在海外并購中,常常遭遇強烈的抵制,這與目前歐洲的反應有些類似。這與他國對于中國對外經濟戰略的擔憂不無關系,是否與我們對外軟實力方面的因素有關?

  葛劍雄:中國在海外的企業,并不是都是受到抵制的。但是,我們的企業在法律、管理方面,在適應對方的需要、跟對方工人、民眾打交道的過程中,的確缺少一種軟實力。

  這些軟實力不是口頭的,要轉化成法律、管理、公共關系,才能提升能力,不要出了問題,就把問題推給對方,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但海外并購出現問題,不能把它想象得太嚴重,我擔心的是:有些企業匆匆忙忙去投資,不了解當地情況,跟對方相處不好,最后投資失敗。

  軟實力要形成公共價值觀

  時代周報:如何看待國家形象片、孔子學院在展示中國軟實力方面的作用?

  葛劍雄:用廣告來展示軟實力,效果并不好。展示軟實力,關鍵要看實際行動。公民在國外,有很高的素質;企業很文明、很有文化,能滿足對方的需要,這些才是軟實力。花很多錢,拍廣告做宣傳,應該找獨立的機構進行效果評估,否則容易變成自我欣賞而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辦孔子學院,推廣漢語,當然是好事。但同時,應該實事求是。比如,埃及開羅大學他們自己辦了中文系,當地接待中國人的埃及導游都會講中文。因為有需求,所以,不用去幫他們建孔子學院,他們自己就辦起來了。很多美國、韓國、日本留學生來華學中文,亦是因為他們自己有需要。

  支援比較窮或者對中國不了解的國家設立孔子學院是可以的,但在發達國家沒有必要建太多。孔子學院應該定位為推廣漢語,而不是推廣中國文化,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介紹一國的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不是推廣,而是翻譯。優秀的翻譯作品比自己推廣要有效得多。很多中國人都看過《一千零一夜》,但是并沒有多少人懂阿拉伯語。

  時代周報:那么軟實力與文化建設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葛劍雄:我認為文化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硬件方面的,比如發展差異產業、文化產業、文化設施、文化市場等;二是通過提升國民的素質、文化水平。至于這個“軟”能達到什么效果,取決于目標是什么。要形成公共的價值觀,是潛移默化、長期的過程。

  比如,有些地方建了很漂亮的劇院,但是里面聲音嘈雜,這就不符合了,這種轉變有一個過程。因此,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現在,我們講文化大發展,我的理解是表明了態度,但是,不是說想發展就能發展、想繁榮就能繁榮得起來。目前,中國文化建設、硬件設施發展很快,軟的方面有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時代周報:在國際交往方面,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發展自己的文化,并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葛劍雄:國內有些人主張中國文化應該走出去,那么如何走出去呢?

  第一,要學習世界的先進文明,這是最需要的。“三個代表”中有一個代表是要代表先進文化,如果不學習世界先進文化,怎么能代表先進文化呢?我們中國就算把自己歷史上所有傳統的文化精華都繼承下來,也不可能成為世界先進文化。我認為“走出去”,了解世界,學習先進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第二,要世界了解中國。因為世界上很多人不了解中國,也不可能都到中國來,所以,走出去是介紹中國文化,讓人家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

  第三,把文化變成商品,作為“文化商品”,要得到大家的認可,就像美國好萊塢電影一樣,大家心甘情愿地去消費。美國拍了《阿凡達》甚至中國題材背景的《花木蘭》、《功夫熊貓》,然后,輸入中國來賺錢。為什么中國不能這樣做呢?關鍵是如何把文化優勢轉化成商品。比如,中國功夫,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軟實力。但不拍成電影,不走出去,世界不可能了解。正是有了李小龍,人家才了解了中國功夫。

  費孝通先生曾講過,各國文化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但是,有些人不了解世界歷史,不了解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盲目樂觀,認為中國經濟發達了,文化也應推廣到全世界。這種觀念不利于中國的和平崛起,反而會有負作用。

  時代周報:中國文化產業占世界文化產業的比例不足美國的1/10,這方面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哪些方面?

  葛劍雄:文化產業就是生產文化商品,需要尊重商品生產的基本規律,需要找到適當的市場、消費者,而不能像以前一樣,硬性輸出。我們現在有點不了解人家的需要、或者不顧人家的需要,把本不該有的都放在里面,這樣會失敗的。

  文化產品方面我們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檔次比較低。比如,美國用的圣誕蠟燭、國旗、軍人的榮譽勛章、裝飾性的油畫都是我們生產的。為何能成功,價廉物美嘛,而且不帶意識形態。

  因此,我們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適應國外需要,二是提高檔次。

  時代周報:大型盛會成為展示一國形象的重要平臺,奧運會、上海世博、廣州亞運會皆如此,對此,你作何評價?

  葛劍雄:通過舉辦盛會展示國家形象當然很重要。一方面,通過這些活動,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也讓中國人民了解世界。但是,我們往往更多的是想展示,而不是學習。所以,世博會期間,我幾次寫文章強調不要老是展示上海,意義有限。我們應該加上學習世界,對中國人而言,這是很好的機會。平時,在地圖上看不到的國家、沒有與我們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都能在那里接觸到。這樣,意義就擴大了。

  不同的盛會有不同的目標,奧運會主要是體育的交流,其他方面是其次的。開幕式很精彩,但是外國人也未必看懂了,主要是讓他們對中國有了直觀的印象。相比較而言,世博會文化含量比較高。

  召開盛會是必要的,但目標要明確,不能盲目擴大,更不要盲目吹捧。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