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會云
與很多蘇商不同,談乃成不是從鄉鎮企業起步轉為民營企業家,而是在48歲的時候,在國有企業工作20多年后,辭職下海,與他人共同創辦了常發動力公司,并在短短幾年內做成了行業老大。
但是,談乃成身上,還是有著濃重的蘇商色彩:注重學習,注重文化,愛思考問題。雖然學歷只有初中二年級,但談乃成開了博客,他會把自己對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寫成文章,放在博客上,也會打印出來,送給來訪的一些客人共同探討。他有著強烈的溝通欲望,希望把自己思考的心得和所有人分享。
不過,談乃成說,蘇商的特點還是不一樣。“蘇南有‘江陰強盜無錫賊,常州出個彌勒佛’的說法。”
談乃成分析說,江陰古代是軍事戰略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江陰企業家或多或少受這種兵家你搶我奪的強悍思想影響,迅速使自己的產業裂變擴張。
而常州歷史上出進士以上文人的數量是全國之最,計劃經濟時期全國學常州,儒家文化大顯身手。歷史上儒家參政受優柔寡斷影響難成氣候,原因就缺乏一個“兇”字,因此常州文化要多補充一點蘇州的高雅和江陰、無錫的強悍,才能使常州的經濟文化有更多的后續優勢。
兔子睡覺的機會
從1975年退伍后進入常柴,談乃成親眼目睹國家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商品經濟發展到目前的市場經濟的全過程,親身經歷了國企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興衰史;體會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所面臨和經歷的全新環境、全新問題,以及成功企業在快速發展和裂變成長中遠比一般企業更先遇到碰到的問題和思考。
常發動力隸屬于常發集團,這是一家集農業裝備、制冷器材、房地產為一體的大型多元化產業集團,集團擁有三大主體公司:江蘇常發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常發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常發股份(002413.SZ)]、江蘇常發地產有限公司。2010年,集團營業收入106億元,躋身常州市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俱樂部。
回首常發實業的20多年成長歷程,恰好經歷了常州實業發展的幾個階段。1988年,常發實業董事長黃小平利用自己養蜂15年賺來的錢,創建了(江蘇常州武進)禮嘉鎮建東木器廠,那是一個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廠,車間只有80平方米左右,生產木制包裝箱。
這時,常州制造業的發展正經歷著自己的輝煌時期,作為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1981年,江蘇省第一家私營企業“常州高氏企業有限公司”在常州誕生。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民營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當時,常州是整個中國的經濟樣板,開啟了“中小城市學常州”的輝煌篇章,“小桌子上唱大戲”等常州經驗,被寫入經濟教材。
常發實業也進入了自己的發展快車道。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簡陋小廠迅速蛻變成大型產業集團。2004年農機產品實現銷售100萬臺(套),成為全國農機重點生產企業。
對于如今的成就,談乃成顯得淡然。他說,改革開放之初,由于計劃經濟造成了短缺經濟,許多老板賺得盆滿缽滿。之后,國有企業的體制僵化等原因,導致民營企業由此搶占了市場的先機。但是,民企老板要明白自身并未脫離落后,民企老板的最大責任是如何使得企業由落后改造成一般,一般打造成優秀,優秀再變為卓越。
“當時是兔子在睡覺,我們做烏龜的就開始爬。現在兔子不吃安眠藥了,我們就要吃興奮劑了。”談乃成說。
從最初的木器廠到后來進入農機領域,談乃成說,原因在于當時這是國有企業的天下,也就意味著民營企業的競爭能力會強得多。當然,在眾多民營企業中,要想脫穎而出,還是需要有自己創新的思路。比如,最初的柴油機傻大黑粗,外觀不討喜,常發就帶來了中國單缸柴油機的換裝;別的品牌銷售點多,常發就獨家銷售;別的品牌服務不太跟得上需求,常發就提高服務水平……
雖然事業順風順水,一片輝煌,談乃成還是在思考更深的問題。他說,能不能把事業做大,取決于領導者的思想境界。“現在的老板都是受到農耕文化、封建專制文化影響,很多劣根性,在企業轉型時期要特別注意,企業管理中非理智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
談乃成特別愛用理論的框架來闡釋一些普通的現象,他用恩格斯的一句話來解釋原因: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雖然只有初中二年級的文化水平,但談乃成說,自己深知在充滿風險的創業道路上,僅靠熱情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于是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利用1~3小時的時間學習,并習慣地堅持了下來。
尋求上市
對于資本市場的認識和偏好,使得新蘇商與傳統蘇商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
2010年5月,常發股份如愿以償地成為深交所中小板第413家、常州市第17家上市公司。企業發行3700萬股A股,共募集資金6.6億元。
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談乃成表示,通過上市募集資本進行技術改造,是加快企業發展的最佳途徑。而單純依靠企業的利潤來投入項目,力度和周期都不能保證。由于制造業的利潤并不高,因此常發制冷10年的利潤才6億元,但通過上市,一下就募集到了6.6億元。
這6.6億元資金,將在保持現有空調蒸發器、冷凝器產品的基礎上,大力開發中央空調、車用空調系統及其他設備上用的高附加值兩器產品等,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毛利率;同時加大新品開發力度,開拓海外市場;三是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打造自己的鋼管、鋼帶加工基地。
在嘗到了上市帶來的資金充沛好處后,常發實業也在謀求更多的上市行為。
此前有傳言稱,常發實業會把體量更大的常發農裝裝入上市公司。談乃成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明確表示,常發農裝要單獨上市。“農裝體量很大,預計在上海主板上市,股改已經完成了。”常發農裝從單缸機起步,到后來研發生產拖拉機、插秧機等,以及通過收購重組常發鋒陵和常發佳聯,基本完成了資產重組。常發農裝已于2010年9月成功經過股份制改造,更名為“江蘇常發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談乃成同時透露,常發實業的房地產板塊會到香港上市,也已經做準備了。
堅持實業
2003年,常發實業開始涉足房地產,談乃成說,這主要是用房地產業來反哺制造業,否則制造業難以做大。“制造業是最苦最累的,1萬多人才掙3個億利潤,但是房地產總共600多人掙了6個億利潤。”雖然房地產是利潤中心,但蘇商特有的注重實業的傳統,還是使得談乃成堅決地表示,不能丟掉主業。
在談乃成看來,實業空心化會創造出中國式的次貸危機,中國經濟的脊梁是制造業,當全民高利貸、地下錢莊盛行之時,這種現象只能帶來災難。
改革開放30年使中國經濟走上了快車道,但近幾年的經濟狀況卻猶如過山車,使得企業人膽戰心驚。不過,經歷了多年商海波浪的談乃成顯得很淡定,他說,一切都是有變數的,關鍵是要適應。
當前國內國際形勢下,企業人更有責任搞好轉型升級,其中最要緊的,就是要特別注意資金鏈的問題。他說,企業歸根到底是死在資金鏈上,所以首先要確保資金鏈安全。現在常發實業的制造業部門保持不到60%的負債率。“不該做的事情就收緊一點,如果銀根再收緊,我們也還是要靠自有資金存活下去的。”
在保證資金鏈安全的情況下,企業還必須轉型升級,努力向高科技和創新轉型。不過,談乃成身上的蘇商氣質告訴他,企業升級模式很多,但投資投機、海外轉移并不是企業人的正確選擇。“投資投機性領域我永遠不去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