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史進峰
11月8日,一位保險業知情人士稱,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下稱“國壽集團”)、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下稱“人保集團”)、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下稱“中國太平”)以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信保”)有望升格成為“副部級央企”,組織關系及高管任命都將由中國保監會移交由中組部管理,保監會只負責業務監管。但上述消息均未經相關機構確認。
1996年前,我國只有一家國有保險公司,即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下稱“老人保”)。1996年,為實現專業化經營,老人保被按照業務種類的不同被劃分為: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再保險公司(下稱“中再集團”)和總部設在香港、接收海外機構的中保國際(后更名太平保險集團)。目前,除上述公司外,包括太平洋保險集團、民生人壽等在內的數家保險公司的組織關系均在保監會,由保監會負責人事任命,俗稱“會管干部”。而總部設在上海的太保集團則同時接受上海市的管理。
分拆后的四大國有保險公司中,目前只有中再集團由于在股改當年,接受了匯金公司高達40億美元的注資,成為匯金控股的保險公司,并由匯金的母公司中投公司對其進行人事任命等管理。
換句話說,保險業同銀行業相似,都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稱,保監會既管人事任命、業務發展,又管規范市場、保護消費者。
事實上,這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一直積極主張設立金融國資委,并參照發達國家在穩定金融市場和處理金融危機過程中的一些手法,形成統一的金融監管。
李曙光認為,我國金融監管體系中,監管者與出資人角色不分,職責混淆,而科學的模式應該是,監管機構只對金融行業的風險進行掌控,扮演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角色,至于“做大做強和盈利情況”,應該由出資人負責,做到相互之間權責分明。
他表示,統一的金融監管是指將產權管理和監管職能分開,理清內部出資人和外部監管者的界限。可在國務院下設兩家獨立機構,一家是金融國資委,負責管理國有金融資產;另一家類似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負責協調一行三會的關系,在金融混業的大趨勢下,進一步加強協同監管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