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2011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國內首部以就業質量為主要關注點的勞動力市場報告。來自國家發改委、人保部、國家統計局、中國社科院以及部分高校的官員、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出席了發布會,他們都對本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報告指出,中國的就業質量總體上仍處在較低的水平,其中2007年僅得33.23分,2008年略有上升,也只有34.81分。
本報告的主持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賴德勝教授認為,現階段提高就業質量是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內在要求,包容性增長是一種能夠促進就業擴大和收入平等的經濟增長。也就是說,就業和收入分配在經濟增長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就業的擴大和提升以及收入分配的改善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同時,要通過經濟增長使就業得到擴大和提升,使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并平等地分配。通過包容性增長,達到高增長——高就業——高收入——高消費——高增長的高位循環,是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和舉措。為此,必須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人力資本投資、保障勞動者權益、深化體制改革和推進市場一體化。
賴德勝教授指出,就業質量不高是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業質量不高表現在:一是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依然明顯,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歧視問題嚴重;二是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工資增度較慢,而且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三是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仍不全面,保障水平不高;四是勞資關系問題突出。由此可見,就業質量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問題。
報告采取實證分析的方法,發現中國各地區就業質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2007年和2008年我國各地區就業質量指數分析發現,除了少數經濟發達的省份外,大部分省份的就業質量指數較低;地區間就業質量差異明顯,發展不協調;兩年總指數排在前三位的均為北京、上海、天津。隨著經濟發展,地區間就業質量差異逐步縮小,其中中部欠發達地區和西部落后地區之間的就業質量差別較小,但西部地區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報告認為,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社會保障不完善和不公平是我國就業質量不高的重要特征之一。近期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的變化可以歸納為如下五個重要的特點:收入差距的全方位擴大;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尤為突出;區域之間收入差距仍比較明顯;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壟斷部門與競爭部門之間的工資差距仍在擴大。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社會保障公平理念的缺失是導致社會保障不公平的根源。現階段,我國城鄉社會保障二元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不公平程度,違背了追求公平的理念,弱化了平滑城鄉收入差距的功能。二元結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鄉社會保障項目的不均;二是財力分配上的不均;三是同一社會保障項目的保障水平不同;四是管理體制不公平;從長遠目標上看,要徹底解決城鄉社會保障制度不公平問題,就是要重新構建一個覆蓋所有國民的、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由二元結構轉變為一元體系,只有在這一新體系下,才能實現城鄉國民享受平等的社會保障權利。
勞資矛盾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實踐中的主要矛盾。前些年國企改革過程中,國企勞資關系比較突出。而近年來,外資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勞資關系已經成為產生勞資沖突與勞資爭議的突出部門。“野貓罷工”、“集體怠工”和請愿上訪等手段已經普遍成為農民工主張自己在勞動關系領域訴求和意愿的集體行動類型,農民工在體制內的較低地位往往迫使他們比其他群體采取更為激烈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抗爭情緒。相當一部分跨國公司在華企業長期拒不組建工會,或者雖有工會,但工會作用形同虛設。由于缺乏有效的勞資溝通渠道,導致不少外資企業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頻頻出現怠工事件、罷工事件或工人自殺事件。目前,我國勞資關系的有關法律規范與勞資關系的具體實踐存在一定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勞資關系的良性發展。
報告還研究了“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蟻族”)、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就業質量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