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文靜;徐愷 重慶報道
核心提示:面臨國內大面積禁限摩,海外摩托車價格戰延續,摩托車業作為夕陽產業的言論也一再響起。
中國摩托車產量已連續18年雄踞世界第一。然而,這也是中國在國外價格殺得最狠的產業。
如今,面臨國內200多個城市大面積禁限摩,海外摩托車價格戰延續,摩托車業作為夕陽產業的言論也一再響起。左宗申則不斷嫁接海外資源。
入世后,以左宗申名字命名的宗申集團第一個成功和歐洲知名摩托車生產企業聯姻,占領高端。2005年,中國第一家摩托車企業在海外上市,宗申派姆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創業交易所掛牌交易,成功融資數億元。
“我不管未來別人看是不是摩托車企業,反正我要轉型。”
入世并沒有帶來產業的興旺
《21世紀》: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中國摩托車產量已是世界第一。入世對市場有何影響?
左宗申:入世并沒有給該產業帶來興旺發達的景象,因為已形成禁限的產業環境。中國禁摩最早在1985年,北京。禁摩在中央的產業政策里并沒有明確說法,但地方政府效仿首都,認為摩托車影響交通、安全、城市形象等。城市禁限讓高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在城市沒市場,所以這么多年,中國摩托車產業都是中低水平發展,盡管規模世界第一,但技術含量、產品檔次還是面向農村的。
《21世紀》:除了國內市場禁摩,我國加入WTO將更加有利于國內摩托車出口,你認為入世對中國摩托車出口是機遇還是挑戰?
左宗申:最開始時是比較好的商機,主要是價格優勢沖擊國外市場,但單靠低質廉價的東西去打國際市場是不可能的。中國摩托車企業從東南亞掃到中東,中東掃到非洲,非洲掃到北美,北美掃到南美,一股風過去后,很多企業產品立不住腳,也就是兩三年光景紅火,又沒有售后服務和質量保證,就是靠低價。那時中國企業對外貿易基本是代工方式,自己賺點錢,打別人品牌,10多年都是這種狀態。
以低廉成本換技術
《21世紀》:入世后,中國摩托車也面臨著國外摩托車沖擊市場,你做了怎樣的戰略調整?
左宗申: 國際老牌企業也面臨不斷降低成本的壓力,比如美國、歐洲企業成本很高,和日本競爭,非常頭疼。我們就把歐美企業和中國低成本制造進行整合嫁接,我們可獲得走出去的優
質資源,他們降低了成本。
歐洲人不善于經營,特別是意大利人,善于設計和制造,開拓市場和規模經營不是他們強項,和日本有很大差距。我們自認為在國際化開拓、包括低成本制造生產上有些優勢。
比亞喬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投了大概8000萬美金在佛山建廠,當時投資比較大。2004年和我們合作時,那個廠基本全部虧空。所以它和我合資,給了50%的股份給我,只讓我出200美元。我主要看中意大利的技術和品牌。
《21世紀》:品牌如何使用?
左宗申:品牌沒有轉讓,但有品牌使用費。使用比亞喬商標,按產品銷售額的1.5%付費,逐年遞增,到現在2.5%左右。現在,我們一年生產比亞喬摩托車30多萬臺,大概有1/3返銷給它,2/3我們自己開拓國內市場。發動機全部是我們提供。
《21世紀》:合作這么多年,雙方各自獲得的好處?
左宗申:比亞喬轉移產品給我們生產,基本上降低40%成本,歐洲市場競爭力加強。我們學到了制造技術、工藝技術包括設計,人員也派到意大利去培訓。他的產品優化設計后如何適應中國高端市場,是有作用的。
利用本地資源扎根海外
《21世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托車分會統計,今年1-9月,全國摩托車利潤總額20.77億元,同比下降17.79%,出口利潤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宗申集團的海外戰略是否將有所調整?
左宗申:今年中國摩托車利潤下滑主要是匯率波動,受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影響。入世這么多年,摩托車企業必須屬地化。走出去不是把產品賣出去,而是走到有市場的國家和地區去扎根,發展生產。中國企業必須像日本全球產業布局一樣,向外面轉移,利用本地的市場、人力資源和一些生產資料。
我們總是說要維持很高的出口額,產品往外面賣,長久以來實際沒賺什么錢。摩托車出口有個2%-3%的利潤,已經做得不錯了,還加上了退稅。
《21世紀》:那宗申集團在海外如何扎根的?
左宗申:南美洲我們收購了巴西摩托車企業Kasinski,銷售額要做到人民幣100億元,占未來宗申集團整個銷售收入的20%。
東南亞越南有廠,泰國也有摩托車生產基地,以輻射東南亞。在摩洛哥我也想投資,輻射非洲。北美洲也想投一把,電動摩托車在美國有很好的市場前景。我們正在考慮購買一家美國老牌摩托車企業,把產業升級,在美國市場發展。
《21世紀》:扎根海外面臨的一大問題是摩托車的自主知識產權。入世前,中國大量低排量的摩托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很少,大量仿冒、低價競爭的產品充斥市場。宗申采取的對策是什么?
左宗申:海外注冊,有很多聯盟。如馳名商標在國際上有個聯盟保護,在歐洲和北美,商標注冊了可以覆蓋很多國家,但費用相當高。我們現在140多個國家注冊了我們的商標。
這是經歷了慘痛的教訓。宗申商標在海外被別人注冊過好多次,我們花了不少的錢弄回來。據我知道,至少在三四個國家,如伊朗、印尼被搶注。海外商人比較懂這個,他和你貿易過程中,自己做一個品牌,產品是同類產品,他怕他打開市場后,你進入了,干脆注冊了宗申,還都是熟人。
你和他談,代價就大了。出口貿易往往和知識產權攪到一起,要么撕破臉,后面的市場斷了;要么商量,他就獅子大開口要不少的錢。中國企業走出去,對海外市場不是很了解,到現在都在交學費。
利用當地金融資源
《21世紀》:2005年3月29日,宗申派姆新動力有限公司的股票(“宗申派姆”)在加拿大多倫多創業交易所掛牌交易,走在了機車行業清潔能源領域前列。入世后,中國摩托車在海外上市的這是唯一一家。請問當時你的目的是什么?
從城市禁摩到 嫁接國際金融 資源
左宗申:面對入世帶來的機遇,資源的成功嫁接也包括當地的金融資源。中國企業要想真正走得出去,持續發展,金融平臺和產業平臺應相互支撐,互為促進。
我們想把電動車做大,而加拿大當時是新能源發展最火爆的國家之一,政府政策也支持,包括氫能源、電動動力啊,溫哥華大小幾千家從事這個行業,資本市場也比較追捧看好新能源。
上市后我們融了兩次資,籌了5個多億人民幣,完全是市場化運作。從開始融資到結束,最多個把月,而在中國審批程序太多,一年搞下來算好的。海外有個融資平臺比較容易發展。另外,技術資源有集聚效應,加拿大有很多電動車技術,我們通過上市公司平臺獲取了。
《21世紀》:宗申集團從做摩托車起家,目前擁有動力系統業務、清潔能源、新動力業務,此外還有地產、生物、礦業等,未來的宗申集團是什么樣子?
左宗申:未來一個產業板塊,一個金融板塊。產業板塊具體來說,現在是重化工時代,我們肯定要進入核心卡位,掌握核心技術,而不是邊緣游離。我們正在和德國企業高層談,把德國柴油機的噴射系統轉移到中國來,這占發動機1/3成本,高附加值,現在中國全靠進口。
還有一個思路,農村再發展下去需要產業化,這是長周期大產業。我們要整合全球適合中國現狀的農機產品進來。到2020年,宗申集團要做到500億元的規模,產業和金融各占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