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豐田集團全年生產汽車856萬輛,全球第一。 新華社發
服部悅雄接受本報采訪。李惠生 李志強 攝
◎車容易生產,只要建工廠、投資,產能容易提升,但是能不能銷售是另一個問題。我想,今后最大的課題還是銷售、售后服務。
◎我擔心今后會出現一些物流成本高的零部件生產也會轉移到中西部,因為中西部地區原材料、勞動力都便宜,即使物流成本高一些,它還是有競爭力的——這樣的廠家會不會轉移,是將來我們要考慮的問題。目前來說還不是很明顯。
◎我認為中國的自主品牌后起之秀,像奇瑞、吉利,還有比亞迪,他們要尋求國外市場,相對地,比國內市場還好開發。但是開拓國外市場,我認為必須注重質量,還有售后服務。
——豐田汽車公司中國總代表服部悅雄
如果說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那么豐田轉型升級的過程一定是最值得參考的案例之一。
從位于東京的豐田總部出發,乘坐一個小時的新干線來到名古屋以東,南方日報記者一行來到這個以豐田企業命名的城市——如今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商的誕生地和生產總部便設于此。
從2008開始,豐田汽車公司逐漸取代占據全球汽車業頭把交椅77年之久的通用汽車公司,成為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車生產廠商。但很少人知道,現在已經處于高端制造業頂峰的豐田,在生產汽車之前,僅僅是一家紡織企業。
創始人豐田佐吉是一位致力于紡織機器改進和研制的發明家。豐田汽車,從豐田佐吉的織布機廠開始,在80年內,不僅創下一家汽車公司的傳奇,也濃縮了日本工業歷史的進程。
轉讓織布機專利權,賺到汽車業第一桶金
豐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豐田佐吉發明了“不停機自動換梭式豐田自動織機”(G型織機)。這臺織機可以保持在高速運行中進行不停頓的更換新梭,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臺不依靠人力的自動織機。與以往織機不同的是,一名擋車工可以同時照看3至4臺機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1930年,豐田佐吉去世,他留給子女的是一家擁有近萬名員工的棉紡廠。但根據豐田佐吉“制造汽車”的遺愿,長子豐田喜一郎曾去歐洲和美國進行了考察,歐美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讓他受到強烈震撼,而汽車更使他熱血沸騰——他認定未來必然是汽車的時代。他決定將精力投入汽車制造業。
而豐田的這臺織機被當時在世界紡織業界排名第一的英國普拉特公司贊譽為“魔法機器”,并向豐田佐吉提出了轉讓專利權的請求。最終,豐田于1929年以10萬英鎊(合當時的100萬日元)的價格出讓了這項專利的使用權。
正是這一專利的出讓,讓豐田有了第一筆發展汽車事業的資本,這也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起步。而此時,日本的汽車工業起步已經比歐美國家晚了約30年左右。
初創時期模仿比創造更簡單
當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早已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企業。在生產技術和市場運作方面,兩家公司的實力讓世界其他的汽車廠家望塵莫及。更有競爭意味的是,兩家公司已將汽車組裝廠開到了日本。
但在豐田喜一郎的堅持下,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內,一個全新部門——汽車部誕生了。1937年8月,汽車部以1200萬日元資本金宣告從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獨立出來,成立“豐田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
如今,豐田的產品范圍涉及汽車、鋼鐵、機床、農藥、電子、紡織機械、纖維織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化學、建筑機械及建筑業等。2010年豐田集團全年生產汽車856萬輛,蟬聯世界第一汽車廠商寶座。
值得注意的是,剛成立的豐田認為,自己在汽車方面經驗不多,而模仿比創造更簡單,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時給予改進,那就更好。豐田喜一郎認為,豐田首先必須生產安全、牢固、經濟、傳統的汽車,而不是創新性的產品。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所有豐田車都具有模仿的特點。
這似乎跟中國剛起步的汽車生產商目前的情況非常相似。豐田汽車中國總代表服部悅雄就對記者指出,中國的比亞迪等幾個自主品牌后起之秀,一開始都是單純的仿造,但后來他們就開始自己研發、創新,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也是一個跨越發展的里程碑。
■高端訪談
豐田汽車公司中國總代表服部悅雄:
在廣東 豐田未來肯定要擴充
在位于日本東京的豐田汽車總部,負責豐田汽車中國事務多年的總代表服部悅雄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的采訪。
年近70歲的服部悅雄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說起豐田進入中國的歷程,他對很多細節記憶猶新。他說,他已經負責中國事務近40年,一直強調豐田重視中國市場的必要性,“失去了中國市場,這個企業就失去了今后發展的最大空間”。
今后最大的課題還是銷售和售后服務
南方日報:在您的理解中,中國市場和亞洲其他新興市場相比有什么特點?
服部悅雄:中國市場規模大、發展速度快,其他國家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屬于完全不同的層次。
對其他幾個金磚國家,我們也重視,但是目前還不如在中國的力度這么大。印度畢竟人均GDP遠遠低于中國,所以它相對來說是普及型的、更廉價的車。我們在這方面,坦率地說不是太強勢。中國基本上是中等以上水平的車需求比較大,需求普及型汽車相對也是高檔次的。俄羅斯人口沒辦法跟中國相比。
南方日報:
中國入世后,豐田在中國,特別是在廣東的布局和發展,是否反過來促使整個集團加快發展?
服部悅雄:是的,特別是豐田品牌,在中國生產邁大步就是從10年前開始的。
和廣汽的合作,從豐田的全球戰略來說,是很重要的部分。為了加強在中國市場的地位,現在還要擴大規模,擴大規模要加強銷售網絡、售后服務。車容易生產,只要建工廠、投資,產能容易提升,但是能不能銷售是另一個問題。我想,今后最大的課題還是銷售、售后服務。
沿海地區新車需求將趨于飽和
南方日報:2003年,豐田與廣汽開始為合資廠進行談判,并最終在2004年成立了廣汽豐田。當時,廣東的營商環境是怎樣的?
服部悅雄: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廣東已經是進口整車最火的地方。2003年左右,廣東省已經變成了中國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我不能光說好聽的。我認為廣東省目前作為汽車市場還是最大的,而且還有潛力。但相對來說,中國沿海地區新車的需求慢慢成熟,這就形成新車和二手車兩個市場,現在還是新車市場大于二手車市場,但將來慢慢和日本、美國一樣,飽和、成熟之后,將是二手車市場大于新車市場。當然現在廣東省還不至于這樣,但會慢慢向這個方向轉變。而內地的二級城市、三級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廣東省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得最好的省份,原來的投資環境相對也是很有利的,比如說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工業基礎比較好,勞動力非常豐富,勞動力素質也好。但最近廣東省,包括其他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而一些工業的勞動力相對不像以前那樣充足。另外最近也出現一些勞工問題,勞資糾紛,工人流動性比較大。
南方日報:如何流動?
服部悅雄:向中西部移動。比如富士康,由于勞資糾紛問題,他們原先只有東莞、深圳工廠,現在已經轉移到中西部去了。對于汽車,最近我們發現有一些零部件廠家物流成本低的,比如用空運都可以運的,而且需要一定工時的,已經開始向西部轉移。
我擔心今后會不會出現一些物流成本高的零部件生產也會轉移到中西部,因為中西部地區生產原材料、勞動力都便宜,即使物流成本高一些,它還有競爭力——這樣的廠家會不會轉移,是將來我們要考慮的問題。目前來說還不是很明顯。
南方日報:在廣東,豐田未來是否還有另外的投資設想?
服部悅雄:是有的,肯定要擴充的。豐田集團有三個汽車生產廠家,豐田、日野、大發。日野主要生產中型卡車和大型巴士,大發主要是生產輕型或者是小型轎車,也有商用車。大發在中國拓展不是怎么好。但是日野第一個在中國的合資廠就在廣州。豐田兩個汽車廠家同時在一個地方合資生產,全世界只有廣州市。
將在中國設研發中心,發展更本土化
南方日報:豐田在中國發展的歷程,你們有什么樣的經驗?
服部悅雄:與其說經驗,不如說反省。我們相對德系汽車,特別是美系汽車,在中國的發展相對利潤并不大,原因是本土化不夠。其實我們也認為應更多地利用中國的人力資源,不光是工人,包括技術開發、管理層面的,包括高級管理層面的人員,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利用中國人才能真正開拓中國市場,開發出適合中國市場的車。
我們正在加強在合資公司里研發,要挖掘中國的人力資源,我們在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都有研發中心。除此之外,豐田本身也要在中國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
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的研發中心,以中國的人力資源為主,中國產品的研發還是靠合資公司的研發中心。豐田集團的研發中心主要是搞基礎研究,產品研究。
南方日報: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近年來有不少品牌迅速崛起,如比亞迪汽車。豐田已經是一個世界品牌,對他們的發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服部悅雄:我認為中國的自主品牌后起之秀,像奇瑞、吉利,還有比亞迪,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因為國內的競爭太激烈了,我認為他們要尋求國外市場,相對地,比國內市場還好開發。我認為這是他們尋求發展的一個出路,或者是一個過程。
但是開拓國外市場,我認為必須注重質量,還有售后服務,要扎扎實實地去做,不然的話將來品牌得不到好的評價。以前豐田進駐美國市場,開始也有這個問題,韓國的現代開始也是這個問題。我想,一個是售后服務,一個是質量管理,是絕對要做好的。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他們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服部悅雄:是的。這幾個中國后起之秀的自主品牌廠家,其實開始都是單純的仿造,后來他們就開始自己研發、創新,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但是相對的,人力資源、資金資源等各方面資源投放一多,在收益方面經營也有壓力。
(責任編輯:單曉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