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僅僅是開始。
2011年8月29日,比亞迪(002594,股吧)再陷“微博門”。是日,這家整車制造商針對銷售公司裁員之事,首先通過微博釋放,隨后更多細節曝光。大意是,比亞迪汽車將針對銷售公司采取瘦身計劃,裁剪營銷系統的員工,裁員人數在1800人左右。此事,再把正逢多事之秋的比亞迪汽車推到了未知境地。
在此之前,比亞迪汽車正遭受贏利與銷量銳減、高管離職的陣痛。裁員風波把比亞迪掩藏已久的問題,擺到了王傳福面前。事實證明,這一系列的事件環環緊扣。在王傳福沒有把其汽車帝國的新規劃拿出來之前,比亞迪會繼續處于波動之中。
在比亞迪裁員之始,已有數家整車制造商營銷系統的中層管理者相繼飛奔深圳,開始猛挖比亞迪的墻角。在這些競爭對手看來,比亞迪為營銷人員進行了基礎的培訓,可趁機獲益。比亞迪危機重重。
帝國陣痛
王傳福與比亞迪汽車一直備受爭議,但在2009年之前,爭議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即便是王傳福團隊的高管面對爭議時也說:“我們的實際行動肯定比爭議更有說服力,所以不用太在意別人怎么說”。與此相應的是,比亞迪銷量的持續攀升。此外,巴菲特的入股、與大眾、戴姆勒集團等的合資計劃,以及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都使得比亞迪的汽車帝國極具誘惑力。
比亞迪模式,也成了中國汽車行業內一種新的思路。借力、整合、低價、應用模仿等,都被比亞迪發揮到了極致,其中F3系列車型成為最重要的支撐。在此之后,比亞迪汽車又復制F3系列車型的模式,陸續推出了針對細分市場的諸多車型,但沒有一款車型能代替F3。換言之,自進入汽車行業,F3系列車型一直是比亞迪汽車最重要的支撐。
不過,事情并非如比亞迪所料。自2010年開始,比亞迪的銷量開始逐步下滑,而這時中國汽車市場呈兩位數增長。面對如此形勢,比亞迪在宏觀上強調其百萬輛的銷售目標,以提振士氣,在微觀上推出細分車型。這兩者并未觸及比亞迪發展模式的根本。一位銷售公司高管的會議記錄顯示,銷售形勢變化時,“團隊危機意識薄弱”、“應變力不足”,特別是在銷售終端“把追求銷量、追求利潤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與合作伙伴的關系”,公司“抗風險能力脆弱”。
在此之后,比亞迪的銷量與贏利每況愈下,經銷商退網危機不時爆發。一年之前,即2010年8月份,比亞迪的經銷商退網門,在鄭州的一次展會上全面爆發。在此前后,山東、四川、浙江等地比亞迪的經銷商已與比亞迪關系緊張。
對此,王傳福公開申明,要削減經銷商的數量,同時對網絡本身進行調整,提高經銷商的贏利能力。既然比亞迪的問題不是在一天之內行程,因此網絡調整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而這時,比亞迪急需的類似F3樣的關鍵產品,并未出現,直至今日。
2011年8月,主導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的總經理夏治冰離職。對此,比亞迪汽車與夏治冰本人都強調說,此次離職是個人原因。比亞迪正在進行的裁員說明,個人原因顯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這是王傳福汽車帝國自救的必然。
自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之始,夏治冰一直主導比亞迪汽車的銷售、網絡搭建等。可以說,比亞迪汽車的銷售帶有極強的夏治冰的色彩,如果夏治冰不離職,事關比亞迪汽車生死的調整根本無法徹底推進。離職之后,夏治冰本人通過微波向經銷商表達了多年以來歉意。
可以預見,只要比亞迪汽車在銷量與贏利上沒有改觀,其調整會持續下去。裁員,只是這其中的一個插曲而已。
王傳福之踵
現在,比亞迪汽車需要新的F3樣的車型出現,只有扭轉了市場頹勢,才可能從改變團隊因調整帶來的沖擊。S6僅是細分市場的車型,它可能會有較好的銷量,也可能如其他車型。從產品層面判斷,比亞迪成也F3,敗也F3。
困擾比亞迪的品牌問題,會在這輪調整中成為關鍵所在。憑借低價策略,比亞迪進入了汽車行業。如果只能延續低價策略,那么比亞迪的品牌含金量聊勝于無。現在,即便是在美國等市場,比亞迪都被等同于廉價。在深圳通過廉價的勞動力,王傳福造出了汽車,也打造了其汽車帝國。但廉價的勞動力一定不會是其品牌的核心。
在之前出現危機,特別是面臨諸如巴菲特是否會堅持比亞迪等的質疑時,王傳福都會以新能源汽車來挽回顏面。但在中國市場,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很難有這樣的療效。中國本土的整車制造商在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方面,與跨國汽車制造商相比,差距極大。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在最重要的美國市場,并沒有多少專利。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的整車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車上,實際的作為有限。多數合資公司的高管也認為,在現時的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只能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不可能有整車制造商分散太多的精力在新能源上”,“眼前利益比長期投資更重要”。
同時上述高管的會議記錄中,對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與其面臨的問題有這樣的記錄:“公司的問題,不是新能源汽車所能解決的,更直接的說,這與新能源汽車無關”。
從根本上而言,王傳福能否改變比亞迪汽車舊有的模式,是支撐其汽車帝國最重要的支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