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旭東 | 來源: 中國經營報(微博)
今年以來,鐵路系統不斷落馬的官員,使得外界對這個系統內部眾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充滿了好奇。在山西,有大量“合同煤”被倒賣到市場,這中間有一個主要費用叫“小款”。“小款”有時就包含了“點裝費”——意思是,這個中間人不光幫你搞到“計劃煤”,還幫你請到車皮。
“小款”的秘密
當“呂梁煤炭交易QQ群”中的“求印煤”敲出“陽煤,5500,490+125……”這行字時,不在這一行內的人一定會覺得如讀天書。
但懂行的人馬上就知道,這是說“求印煤”同志現在手上有5500大卡的陽煤所產合同無煙煤若干,大款490元,小款125元,誰要,可以和他聯系。
“大款”是要交給公家的,當時的合同定下的,必不可少的明款,而“小款”,就是好處費。單純的好處費不可能高到125元,那么,這個錢里就包含了鐵路的“點裝費”(因批計劃、調度車皮、裝車發運而給管理人員的打點費)。
“小款”的性質實質分兩塊,即中介人傭金和為計劃煤“贖身”并購買一些必不可少的壟斷性服務。
在每年合同煤價格被“定身”后,“小款”根據市場波動隨時調節自己的額度,從而在整體上調整了合同煤的價格,最后可能讓高達60%的合同煤失守,仍然回到市場。
山西地方電力有限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據他所知,許多電廠訂的合同煤,兌現的普遍不足50%,甚至不到40%。不光合同煤幾乎完全被倒賣,重點合同電煤也會被賣掉二三成。
這種荒誕劇并不是頭一次發生。摸著門道的下游企業于是以詐對詐。“他們會同時和好幾個煤礦簽約,搞‘廣種薄收’。”上述人士說。這樣,又無端地出來更多的合同煤,再生出更多的“小款”,更多的黑錢進入個人腰包。最后,“合同”就淪為一個無聊的游戲或尋租借口。
在“小款”勾兌下,山西的煤炭市場由“雙軌”變成了“三軌”:計劃煤,市場煤,還有計劃轉到市場的“倒計劃煤”——它遠高于計劃煤價,但會略低于市場價。
今年1月,山西省煤炭工業廳某主管官員豪邁地表示:山西2011年要供1.2億~1.3億噸重點合同電煤,“山西將因此犧牲200億元!”5月下旬,有媒體曝出,山西有“超1億噸合同電煤被倒賣”。這些政策福利并沒有完全補貼到電企,或者說是大部分沒有補到電企,而是流入了一批煤礦關系人的個人腰包。
“點裝費”已運行20余年
山西省中小企業局原鄉鎮煤運公司的張文(化名)今年57歲,他告訴記者,至少在20多年前——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家都“跑車皮”的時候,“點裝費”“規則”就已經形成了。“不給塞黑錢,你跑什么跑?”
張文回憶,90年代初,他發過焦炭,一列車的“點裝費”就是5萬~8萬元。當時外貿行業特別火爆,有的和外商簽了合同的,期限緊張時,為了不違約,“一列車出12萬元他們都干”。
記者和張文交流了現在見到聽到的“點裝費”情形,張文感嘆:20年行情沒有大變化啊!
而影響“點裝費”高低的因素主要是關系,再就是運力緊張程度和路途長短。
鐵路運力是緊俏的,計劃為什么批給你,不批給他?為什么這一列車要裝你的煤,不能安排別人的貨?為什么先給你裝,沒給他裝?這都需要“分外感謝”才合乎規矩。“批、點、裝”一塊算,長期以來的行情是噸煤20元。
這個費用20余年沒有太大變化,如果刨除物價上漲因素,應該說還是降低了——這和2005年大秦鐵路開通,運力大幅增長有很大關系。現在已經很難統計這 20多年總共有多少“點裝費”發生,但僅從2009年、2010年和今年上半年太原鐵路局的煤炭發運量(除去真正兌現的重點合同煤運輸量)估算,即可知其數額驚人。
這3年,太原局的鐵路煤運量都在3億噸以上,其中2010年4億噸,今年“安排外運運力2.9億噸”,而在上半年已完成2.19億噸,下半年進入用煤高峰,運量應該遠大于上半年,全年突破4億噸幾無懸念。
而這3年拉運“不需要打點”的合同煤的實際數量,依各種公開報道和下游企業反映分析,每年應該在1億噸左右。如果按照每年有兩億多噸的市場煤運量計算,“點裝費”一項至少在40億元。
另外,記者采訪到的十多個大小不等鐵路運煤經營者中,還沒有見到一個說是“不需要交點裝費”的。有兩個小戶甚至要交到比20元更高。
整合之后 潛規則依舊
記者8月底在山西寧武、壽陽、翼城等地見到,大量的國企整合礦井在沒有完成基建、沒有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非法生產。某企業集團在陳家半溝辦公區內的一對礦井,基建還沒有開工,每天就產煤8000多噸,門口運煤車排成長隊。這些“國有無證煤”都運出去了。沒有相應的運作和轉換渠道,這根本不可能。
煤炭經營資格證停辦、嚴格“煤銷票”監管、提高開設鐵路專戶門檻,銷售渠道大幅收緊的第一個直接效果,是加大了競爭,提升了權力尋租空間。人脈資源不強、實力小的貿易商被擠出,有權貴經營背景的公司補入。
“身份”不同的礦,權利也不同。除了五家大型國有煤礦(同煤集團、陽煤集團、晉煤集團、潞安礦業集團、山西焦煤集團),民營主體整合礦和單獨保留礦,就需要“通過山西省煤炭運銷公司(以下簡稱‘煤運公司’)和用戶簽合同”,煤運公司還負責“省內省外價格協商”和幫助“地方煤礦確定合理利潤”,具體方法是,在煤礦報價的基礎上,自己每噸加價二三十元,再賣給合同用戶。山西眾煤礦稱這為赤裸裸的搶錢。
由于山西被整合后的各個礦有相當龐大的數量不是被“整合”,而僅是成為一種松散的協議掛靠關系。這些礦的銷售就要自己想辦法。
像這樣沒有背景或有個假背景的礦,一個較為完整的“贖身”鏈條包括:向整合主體交“管理費”,一般行情是出一噸煤,交20元。借用別人的煤炭經營資格證,用一次付一次錢,或者自己買一個外省的經營資格證(山西已停辦),費用為六七十萬元。借用別人的鐵路專戶,去申請車皮計劃,用一次付一次錢。要想不如此,除非自己去建一條鐵路專用線,或者“擁有不少于30個貨位的鐵路裝車條件”但這幾乎不可能。
這些資源中,一千幾百家鐵路專戶本身還需要再 “掛靠”,再“歸口”。業內人士介紹,在山西,在太原鐵路局開設專戶的其實只有同煤集團、山西統配煤炭經銷總公司、山西太原煤氣化集團等數家,其他所有專戶都需要按照原來取得的煤炭經營資格證時所屬的“口”,“掛靠”在這幾家下面,其中,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直屬的統配煤炭公司,下面“掛”著的鐵路專戶就有過千家。這也不是白掛的,按煤種不同,每噸煤又需上交二三元、四五元不等的“服務費”。
2011年上半年,太原鐵路局已經發運煤炭2.19億噸,服務費粗略計算也應有四五億元。不過多年來這個錢從來沒有公開或公布過其準確數額和用途,畢竟在煤運各個環節中,這只屬于太小的“小錢”。
所有環節都是收錢的。一年幾十個億的“點裝費”,在外人看來石破天驚,但山西這樣的環境中卻顯得波瀾不驚。就在距太原鐵路局原副局長聞清良被調查不久前的7月1日,寧武一位煤炭經營商告訴記者,寧武站的鐵路煤運公開實行“新政策”:車皮“競拍”!誰報送的“點裝費”最高,車皮就給誰。該老板說,寧武最近兩月的“點裝費”由此攀升,已有出到噸煤30元的。
8月底,記者又通過消息人士獲知,由于聞清良的落馬,太原鐵路局陸續有數人被帶走調查。
風聲鶴唳,但最起碼在煤炭經銷環節,各種“陋規”或黑錢依舊照收不誤,甚至變本加厲。記者一位常年發煤的朋友對此的判斷是,灰錢甚至黑錢在無數環節中長期存在,“已經形成穩固的生態鏈”,成為煤炭業的“正式的、管用的規則”,并不會因為一兩個“倒霉蛋”的出事而有改變。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