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中央政策給足,接下來就看香港怎么做了
□ 本刊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劉衛 | 文
wangduan.blog.caixin.cn | liuwei.blog.caixin.cn
中央11項金融措施“挺港”
1.
容許外商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人民幣FDI)
2.
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ETF
3.
允許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起步金額200億元
4.
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擴至境內非金融機構,初步決定今年境內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進一步提高到500億元人民幣
5.
財政部國債成為長期制度安排,并逐步擴大規模
6.
將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市
7.
認真落實CEPA協議相關優惠措施,中國銀監會加快審批港資銀行在廣東省以異地支行形式設點布局
8.
支持港資銀行在內地分支,允許內地港資法人銀行參與共同基金銷售業務
9.
推動境外央行、人民幣清算行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市,鼓勵香港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
10.
支持香港的保險公司設立營業機構或通過參股的方式進入內地市場
11.
鼓勵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
資料來源:新華社
“天
好,心情好,香港更好。”8月16日,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首次訪港的李克強,微笑地對迎接他的香港特首曾蔭權說,似為次日送上中央的政策“大禮包”鋪墊。
在8月17日“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上,李克強宣布多項中央力挺香港的措施,涉及金融、經貿及粵港合作等36項惠港措施,其中金融方面的11項,尤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措施備受矚目,包括在內地推出具有“半直通車性質”的港股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香港企業以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FDI)、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又稱小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擴大境內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等。
這些均是港府為鞏固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而向中央爭取多時的措施。此次中央一次性給予的舉動,令各界詫異于中央對人民幣國際化速度的掌控。在論壇臺下聆聽李克強演講的海通國際總裁林涌,就用“意料之中但又出人意料”向財新《新世紀》形容他的感受。
中央的大禮令香港“甜在心頭”。不過,綜觀中央此次送出的大禮,在滿足香港之前提出的建立人民幣回流渠道需求同時,額度上不算“貴重”。如人民幣QFII初期的200億元規模,相對境外人民幣存款規模及增長態勢,開口尚小,亦尚待細化規范。
“無論如何,現在中央已經做足了,接下來就要看香港如何做了。”一位關注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的資深市場人士說。
五大回流渠道完善
8月16日,李克強一行到達前,一架黃白色的直升飛機,就拉載著巨大的廣告橫幅“人民幣國債在港發行”于中環上空盤旋了整個上午。
這是李克強出任副總理以來首次訪港,而陪同李到訪的中央官員的層次之高亦屬近年罕見,包括發改委主任張平、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央行行長周小川等。
李克強全方位向香港送大禮,據香港《經濟日報》引述未具名人士說,事前得知消息的特首曾蔭權十分高興,因為部分措施步速之快,也出乎港府意料。據上述人士透露,中央此時全力挺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說得最坦白,就是因為目前國際環境錯綜復雜,歐美近來出現危機,增加未來不確定性。而此時內地和香港必須加強合作,共同維護金融和經濟穩定。
在金融方面,此次中央推出了容許外商使用人民幣赴內地直接投資(人民幣FDI);內地推港股ETF;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內地證券市場,初期規模200億元;人民幣發展體擴至境內非金融機構,境內機構今年在港發行點心債規模達500億元人民幣;財政部國債成為長期制度安排,并逐步擴大規模;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擴至全國31個省市等11項措施。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綜觀此次中央11項金融惠港措施,“一方面是資本管制的開放,增加(人民幣)回流渠道;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幣在國際投資中更廣泛的使用,而不光在貿易結算方面。”
此次中央金融禮包,即主要從兩方面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一是允許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方式,即RQFII,投資境內證券和金融市場;二是支持香港企業用人民幣赴內地進行直接投資,即RFDI。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港期間表示,要開展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試點,盡快修改不適用的外資投資項目管理辦法。
至此,離岸人民幣的回流已有五大渠道——在貿易層面,主要是進口的貿易結算;在投資層面,包括離岸人民幣債券回流渠道,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開放,和此次推出的RQFII,以及RFDI。此次,中央推出的11項惠港金融措施中,總計有六項涉及完善和拓展人民幣回流渠道。
投資有進有出
早被期許的RQFII政策得以落實,并會短期內出臺,頗受矚目。由于內地債券的收益率較港為高,因此RQFII的推出有望提高香港人民幣產品的回報率,增加吸引力。博時基金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正在籌備與RQFII相關的產品,并已經有產品向香港證監會申報。
接近央行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之前沒有推出RQFII,主要是出于跨境資本流動的考慮,擔心從境外流入人民幣太多。但根據現在境內的流動性狀況、貸款數據,決策層認為現在推出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點,可以“通過促進人民幣持有,來推廣人民幣走出去。”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在中央惠港政策后表示,在香港的內地券商將得以優先申請RQFII,可待相關法規出臺后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不過目前,RQFII投資于內地股市和債市的比例限制,尚未公布。市場上則盛傳,股債比例將為20:80。
由于目前在香港至少包括三只人民幣債券基金,為海通資產管理、工銀亞洲投資管理、建銀國際。這類基金在成立時預設RQFII的額度,只要法規出臺即可申請。不過根據香港證監會規定,基金投資對象若有所更改,須在一個月前通知投資者。
有望首批獲得人民幣QFII額度的在港中資券商國泰君安國際,其行政總裁閻峰在8月17日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詢問時表示,措施的具體細節還沒有落實,目前公司沒有接到有關通知。而另一家中資券商及大成基金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出,未收到有關通知及相關細節。因此,最早的RQFII運作仍需等待一段時間。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在香港宣布啟動人民幣QFII,首輪200億元的額度雖說不大,但畢竟為境外投資者買A股和其他產品打開了一扇門。目前境外人民幣存款有5530億元,而且每月凈增約530億元,可見流入的資金量潛力可觀。
沈建光則表示,200億元的額度雖不大,但是這個額度可以根據市場實行的情況改變增加,就像QFII額度開始也不高,基本上從一兩億美元開始申請,直至現在上百億美元的規模。
有進也有出。中央此次宣布的在內地推出港股組合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內地交易所掛牌,也有望今年內出臺。
閻峰指出,港股ETF的推出,相當于“半直通車”,即內地個人投資者可直接用人民幣,透過ETF買港股,而措施也為香港市場帶來新的投資者。在港中資券商預計將較多受惠港股ETF新措施。不僅可以增加股票交易量,亦可以通過擔任做市商套利。港交所主席夏佳理也表示,容許港股ETF在內地上市是明智決策,港交所將會盡快配合其發展,并認為其難度不高,但仍需詳細討論合作細節。
部分內地基金公司,早于兩年前已就跨境ETF做好準備,其中華夏基金已向中國證監會上報,計劃在上交所推出恒生指數ETF,而易方達基金的國企指數的ETF方案也已準備就緒。
“走出去”任務在肩
香港業界及輿論,對收獲金融禮包,普遍亢奮。匯豐銀行隨后發表意見認為,該等措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的階段,是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又一里程碑。而香港的輿論,如香港《經濟日報》更認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就此奠定。
作為從“大禮包”中受惠較多的機構,中資的海通國際行政總裁林涌表示,中央公布的系列措施,顯示人民幣在香港的發展正式開始。雖然香港早已開始發展人民幣產品,但這是中央首次公開肯定人民幣產品在香港的發展,相關產品會有很大發展的空間。
對于上述金融大禮,在消息公布后,香港資本市場曾一度上升近300點助興,反觀A股方面,則對于與相關政策反應冷淡,全天滬指波幅只有21點,收市跌6點。這與2002年QFII推出時,國內投資者的興奮大相徑庭。畢竟200億元的人民幣QFII額度,相對于滬深股市總市值接近26萬億元、每天成交額再差也接近2000億元,只是九牛一毛,且其中可投資股市比例較為有限。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次央行金融“禮包”著力于架構香港人民幣市場發展格局的特征,尤其在打通回流渠道方面奠定基礎。不過在收獲優惠的同時,香港亦有任務在肩。
陪同李克強訪港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即指出,對香港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仍有兩點建議,其一,香港在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對外聯系還要更廣泛發展;其二,由于金融市場的占先優勢,如果發展的快,“第二個中心就不容易出現。”
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認為,周小川的上述言論,頗有批評提點之意。香港仍應致力推動人民幣“外循環”,加快拓展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廣度及效率。因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在于向國際市場提供人民幣供給。
目前人民幣流出的渠道主要有四條,一是在貿易層面,主要是出口貿易結算;二是央行貨幣互換;三是在離岸市場香港每人每天可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四是在投資方面,對外直接投資。
葉翔認為,在投資層面,人民幣的流出可以擴大渠道,既然現在推出了“小QFII”,是否也可以考慮相應推出“小QDII”,即人民幣可以在離岸市場換成當地貨幣,然后投資當地的資本市場,以提供離岸市場的人民幣供給。
盡管一些配套政策需要中央出臺,但香港未必總是引頸以待。沈建光說,香港很多東西可以做,譬如在產品設計方面,可以將市場做深做廣;另外在向海外國家推廣人民幣的使用可以更積極,令外國企業以香港作為貿易結算中心等。此外,在金融安全基礎建設方面,香港也需有所作為,使香港的人民幣業務離岸中心,不會成為國際大鱷攻破內地資本市場的堡壘。
“此次中央推出措施,對香港而言,即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提醒。”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宋敏說。
財新《新世紀》記者王紫霧、實習記者蘇昕琪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