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報記者楊桐
國美電器前董事局主席陳曉因為此前向媒體“爆料黑幕”而被國美告上法庭。據了解,此案已被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立案受理。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原國美電器集團董事會主席陳曉已于7月20日左右正式收到法院出具的國美電器對其起訴書副本,但目前開庭時間尚未確定。
事情還要追溯到陳曉離開國美后。今年3月10日,陳曉主動辭去國美董事會的職務,隨后的時間里他一直比較低調,對于之前發生的“國美事件”鮮少表態。不過,5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了一篇題為《陳曉大爆國美財務漏洞稱國美渠道必然被淘汰》的報道。
報道稱,陳曉不僅披露國美有嚴重財務漏洞,同時對于國美的股價微詞頗多。“那些股票很快我就會賣掉,因為國美電器的股價在我看來不可能再漲了,這樣的股票在投資價值上是沒有前途的。現在外界都在說是大股東和貝恩投資聯手讓我出局,但我要說的是,如果我自己堅持不走,沒有人可以趕我出局。”
在報道見報的第一時間,國美電器也迅速作出強烈反應,在聯交所發布的公告中表示:“文章中表述的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的意志,本公司不認同文章中所列觀點和意見。本公司不會容忍陳先生在文章中所顯示的行為以及任何其他關于本公司不真實或誤導的新聞報道,并會采取適當手段保護本公司的權益。本公司明確保留涉及文章的所有權利。”
國美董事會授權負責本次訴訟的執行董事鄒曉春在此前就此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論陳曉發表言論的場合是什么,他們均認為陳曉已違反離職時與國美簽訂的《協議》約定。在明知對方記者身份的情況下仍然發布對國美的不實言論,嚴重違反了《協議》約定,其發表的對國美不真實或誤導的言論對公司的商譽和經營活動等造成了不良影響及經濟損失。
據了解,陳曉在離職時與國美電器簽署了一份協議,明確寫明陳曉在離職時向國美作出的各項承諾。雙方簽訂《協議》是公司高管離職時,雙方在對相關事項上作出的義務上的承諾,屬于企業的常規做法。
國美遂于2011年6月向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狀告其“合同違約”,還將就陳曉不實言論等侵權行為,進一步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對于此事,法律界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首先,要看《協議》是如何規定,要根據《協議》的具體內容來分析。第二,要看對于這篇文章的內容中關于陳曉的言論是如何定義的。如果屬于私人交流,并沒有表明要向公眾爆料,那么陳曉的這些言論就不能算是違反《協議》規定。此外,律師還指出,如果陳曉所談到的國美的財務方面有違法行為,那么《協議》也無效。
商業倫理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美國波士頓大學管理學教授詹姆斯E·波斯特曾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職業經理人對雇傭他們的公司擁有應盡的義務。毫無疑問地說,他們應當要像當初加入公司時允諾的那樣,在處理有關公司商業機密等事件時要忠誠于公司。”
作為一個重要而特殊的職業階層,職業經理人雖然本身不是企業家,但卻是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他們的工作直接關系著一個企業的成敗興衰。也正因為此,他們的手上掌握著企業命脈的資源、重大的商業機密等,此時,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這些便是對職業經理人在操守和道德上的考量。
此次“國美起訴陳曉”事件,不僅給予企業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處理,提供了案例參考版本。同時,也給中國的職業經理人行業,敲響了警鐘:只有具備良好的自身素質以及職業操守,才能在職業經理人的道路上、甚至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俗語講得好:“才是根本,德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