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廣州、北京報道
一邊是行業領軍企業,一邊是職業打假人,兩邊都是被告。
王海訴藍月亮產品添加“致癌物”,藍月亮反訴王海“侵犯名譽權”——這臺雙方互訴的蹺蹺板,起伏尚未開始就已吱嘎作響:爭論從一種化學添加劑安全與否開始,似乎一抬腿就跨過科學層面,迅速進入倫理道德的角力場——打假背后有無利益推手?
面對王海將產品添加中的“熒光增白劑”指為“強致癌物質”的指責與起訴,擔憂市場反應的藍月亮公司疑心重重:“他是真的要打假還是有其他目的?”
王海回應:起訴“光明磊落”,純屬“公益訴訟”。
當然,對消費者來說,這種“好人壞人”的推測毫無意義,真正重要的是:洗滌劑還安全嗎?
藍月亮連聲喊冤:王海言論“不實”,屬“惡意訴訟”。隨后,一場熒光增白劑專家媒體見面會召開,專家意見是:洗衣液、洗衣粉中,按標準添加熒光增白劑的產品是安全的。
那么,在這場口水紛飛的對訴中,消費者該相信誰?
國內洗衣液領軍企業廣州藍月亮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藍月亮”)遭遇史上最嚴重危機。
緣起打假人士王海:他指出,藍月亮產品“亮白增艷洗衣液”含有有害物質“熒光增白劑”,并且沒有對消費者進行明示。
6月25日,王海在其微博中宣稱,已正式起訴藍月亮及其形象代言人楊瀾。
其時,楊瀾由于郭美美事件陷入“詐捐門”漩渦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藍月亮熒光增白劑有害”的消息隨之迅速發酵。
盡管隨后,藍月亮和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等即發布聲明,稱“添加在洗衣液里的熒光增白劑安全無毒”,王海說法“不實”,但消費者疑意未消。
遭遇“突然襲擊”的藍月亮方面很不解:行業內90%以上的洗衣液都添加了熒光增白劑,但是王海卻唯獨對藍月亮發出質疑,連篇累牘發布質疑微博并在北京和廣州起訴,“他是真的要打假還是有其他目的?”
藍月亮副總經理鄧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7月8日,與王海幾次溝通未果的藍月亮以“侵犯名譽權”正式起訴王海。《中國經濟周刊》獲悉,目前廣州黃埔區法院已經受理藍月亮起訴案,8月29日即將開庭。
這是有史以來打假事件中出現互訴的“第一案”。
一場“有技巧”的起訴?
起訴,起訴,還是起訴。
6月,王海在北京高調宣布,將代理消費者起訴藍月亮。
6月14日,北京消費者王峰委托王海以北京華堂商場銷售的藍月亮洗衣液“刺激嬰兒皮膚”,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起訴北京華堂商場,要求賠償其700元,并要求藍月亮召回洗衣液產品。
之后,藍月亮回應稱,其所使用的熒光增白劑為國家行業標準允許在洗滌劑中添加的類別,而且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地都允許在衣物洗滌劑中添加。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隨后發布了一系列關于熒光增白劑的材料,支持了藍月亮的說法。
不過,這些并未說服王海,“(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宗旨和業務范圍并無對某項產品安全環保與否進行認定認證的資格,憑什么斷言熒光增白劑安全環保呢?”王海在微薄上發文說。
6月23日,溫州消費者葉茂良委托王海作為代理人向廣州市天河區法院起訴廣州吉之島超市及藍月亮公司。24日,王海對外宣稱已向北京市第一人民法院起訴藍月亮公司及其產品代言人楊瀾。
6月30日,王海又以廣州消費者陳小冰代理人的身份,以所購買的藍月亮洗衣液“引起身體不適”,向廣州市越秀區法院起訴華潤萬家超市及中國洗滌工業協會。
此間,藍月亮試圖與王海進行當面溝通,未果。“6月20日,藍月亮在王海連續發布要求藍月亮形象代言人楊瀾“道歉”的微博后致電王海的“北京大海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希望與王海見面溝通。
“但王海公司接電話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王海不會見面,有什么想法藍月亮可以去媒體回應。”藍月亮方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此前的6月16日,藍月亮方面與王海公司的工作人員曾一起接受過北京市朝陽區法院的訴前調解。“當時王海方面態度極其強硬,聲稱來法院的目的就是要立案,就是要藍月亮召回產品。最終法官在審理其材料后認為證據不足未予立案。”藍月亮方面說。
據藍月亮方面稱,王海曾在6月25日的新浪微博中公開表示,自己受王峰委托,已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楊瀾和藍月亮公司。
“但這是虛構的‘起訴’。”藍月亮方面表示,按照王海宣稱的起訴時間來看,王海在北京起訴的兩起案件并沒有立案,“因為藍月亮并未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接到相關通知。”
對“虛構起訴說”,王海不承認。
王海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北京的案件是“因不符合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立案標的要求,因此轉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立案,朝陽區法院已經進行了立案前的調解,但未成功,現在我們在等法院的立案通知或者不立案的裁定”。
他補充說:“廣州天河法院的案件通知是8月29日開庭,越秀法院的案件本來是8月15日開庭,但是被告之一的(中國)洗滌劑(用品)工業協會提出了管轄權異議,所以可能延后。”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似乎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王海的被告。
“王海?今天這個場合你不要提王海!”8月2日下午,正準備召開“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專家媒體見面會的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鄭舞虹,聽到記者詢問王海與藍月亮風波時臉色大變。
冷靜下來后,她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協會已經接到廣州越秀區法院的通知書。“打假不是壞事。”鄭舞虹說,“如果是真正意義的打假我們歡迎,但是打假背后不能有其他目的。”
鄭舞虹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廣州越秀區陳小冰案起訴的是和超市的合同糾紛,協會被列為第二被告的原因,是陳小冰看到協會聲明熒光增白劑應用安全才買了藍月亮的產品,后又看到“有毒”的報道要求超市退貨。
“律師講,實際上這個案件跟我們沒關系。王海發表任何言論都可以,我們社會團體組織,站在消費者角度上,站在維護行業利益角度上,發表一些觀點,而且還是科學的、有出處和依據的觀點也可以啊。但我是被告不等于我就不對,他是原告不等于他就對,我們尊重法律的判決。”鄭舞虹說。
鄭舞虹認為,這場訴訟“肯定有技巧”,但“他告我什么目的,我也搞不清”。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人們表面看到的是一次簡單明確的消費者維權行動,實際上卻可能是一場精心設局、驚心動魄的市場掠奪戰。
“中國洗衣液每年近100%的增長速度,近百億的龐大潛在市場,無疑是一塊引人垂涎的肥肉。而多年占領洗衣液市場頭把交椅、44%市場份額的藍月亮,自然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王海的行為更像是項莊舞劍。”
洗衣液的急速狂飆
來自AC尼爾森的數據顯示,中國洗衣液銷售市場2009年增幅超過100%,2010年全年增幅同期相比提升91%, 與此同時,從2006年到2009年,洗衣粉占比從72%下降至68%,洗衣液的市場份額從7%增長到23%。呈爆發性增長的洗衣液市場吸引了眾多日化品牌的加入。
據悉,國內洗衣液還處在發展初期階段,市場規模并不大,目前僅幾十億元左右。數據顯示,去年藍月亮主營業務的收入為16.4億元。今年,藍月亮集團的銷售目標是40億元。
“熒光增白劑”真的有毒嗎?
嘉賓
于范芹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吳志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王萬緒 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工
姚晨之 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趙小忠 空軍總醫院皮膚科專家
沈永嘉 華東理工大學博導
鄭舞虹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理事長
張貴民 染料及化學品專家
8月2日,來自毒理學、熒光增白劑、洗滌用品、紡織、染料研究等科研領域的9位知名教授和研究人員齊聚北京,參加“熒光增白劑專家媒體見面會”。
出于澄清關系的緣故,會議主持人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鄭舞虹表示,除了洗滌用品界的專家學者她熟悉以外,其他領域的專家她也是當天第一次與之見面。
“相信他們幾十年對熒光增白劑及其應用的研究能夠給大家一個科學的結論。”鄭舞虹說。
《中國經濟周刊》在媒體見面會現場看到,各路媒體記者對熒光增白劑是否安全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反復詢問,專家們也耐心地進行了反復盡量通俗易懂的回答。有專家會后戲言,連媒體記者的相關化學與物理知識都十分匱乏,普通消費者在對產品質量越來越缺乏信心的今天,聽到任何傳言自然會“寧信其有”。
在熒光增白劑研究專家、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沈永嘉教授看來,今年是國際化學年,化學工作者有義務宣傳和普及化學知識。他表示,“今天正好有這個熒光增白劑的話題,可以和大家好好互動一下。”
在歷時3個小時的見面會上,關于熒光增白劑的諸多疑問被專家一一作答。
質疑一 熒光增白劑有致癌作用?
王海:據南寧市衛生監督所2007年第七號衛生警示介紹,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多環苯丙惡唑類化學物質,已被證實有致癌作用。
專家解答:此增白劑非彼增白劑
于范芹:目前工業化生產的熒光增白劑有15種類型,而國家規定可用于生產織物洗滌劑的熒光增白劑種類為“二苯乙烯基聯苯類”和“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兩類,即最具代表性的CBS和33#。在國際上,CBS稱為:FWA-5, 33#稱為:FWA-1。南寧方面警示中所說的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多環苯丙惡唑類化學物質,這種熒光增白劑并不屬于洗滌劑產品中使用的化學劑。
質疑二 熒光增白劑有毒?
王海:熒光增白劑是有毒化學物質。有消費者因使用藍月亮洗衣液引起過敏。
專家解答:毒性等同于食鹽
吳志剛: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急性毒性等級與食鹽相當,無致畸、無致癌、無致突變性,對皮膚無刺激、不會引起皮膚過敏、不會經皮吸收,對傷口愈合無不良影響。即使誤食,也不會在體內蓄積,通過正常代謝可很快完全排出體外。另外,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對環境安全無危害,易降解,不會在生物體內蓄積。
趙小忠:判斷某一種物質過敏,醫學上有一套嚴格檢測程序,常用方法是皮膚板貼實驗,把可以物質做一點的稀釋,用一定器械作為容器然后貼皮膚上觀察一定的時間,不管觀察時間還是小的板貼用具都有國家衛生標準,通過嚴格檢測出現一定的皮損,這時候才能判斷是接觸過敏,還是接觸刺激反應。目前臨床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熒光增白劑會對皮膚造成過敏和刺激。
王萬緒:一直以來,國家就高度重視洗滌劑的安全問題。合成洗滌劑問世以來就加有熒光增白劑,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對包括熒光增白劑在內的合成洗滌劑原料進行了廣泛的安全性研究,結論是合成洗滌劑(洗衣液、洗衣粉)中,按標準添加熒光增白劑的產品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質疑三 發達國家早已淘汰熒光增白劑?
王海:我在淘寶上咨詢了很多賣日本原裝進口洗衣液的賣家,沒有找到一個添加熒光增白劑的。日本的服裝都標示淺色商品不要使用含有熒光增白劑的洗劑,所以可以推斷日本的洗衣液如果含有熒光增白劑是必須標注的,否則衣服上的警示有何意義?我懷疑發達國家早就淘汰了熒光增白劑。
專家解答:從來沒有國家禁止添加熒光增白劑
吳志剛:人類生產生活離不開熒光增白劑,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禁止在洗滌劑中添加熒光增白劑。可以說在國內外,在洗衣液、洗衣粉中添加“熒光增白劑”已經是行業的普遍做法。
姚晨之:衣物洗滌用品在我國都建立了一整套標準,包括洗衣液、洗衣皂等都有行業標準。熒光增白劑作為一個洗滌劑用原料,也有相應的行業標準。日本、歐盟、美國、韓國等均允許在獲得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的衣物洗滌劑中使用熒光增白劑。我國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的衣物洗滌劑中也同樣允許使用熒光增白劑。
質疑四 “加料”洗衣液實為洗染液?
王海:添加了熒光增白劑的洗衣液已經具備了染衣功能,不再是單純的洗衣液而已成為洗染液。
專家解答:熒光增白劑是功能劑
杜志平:科學的洗滌劑配方應該是一個科學和藝術相結合的領域,需要在洗滌性和表觀上給大家美的享受。表面活性劑是洗滌劑中最基本的成分,在洗滌劑配方中起關鍵作用,但如果沒有好的助劑,尤其是功能性添加劑,很難達到消費者的需求。熒光增白劑可以增白和增艷,是優良的功能性添加劑。
沈永嘉:熒光增白劑本身沒有顏色,沒有顏色涂上去怎么使它發白呢,熒光增白劑是無色的,指在水溶液中是沒有顏色的,當然在衣服上也是沒有顏色的。“像涂料一樣涂一層”,這個說法很可笑。
質疑五 國家部門與行業協會表述矛盾?
王海: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表》定性熒光增白劑是致癌有毒化學物,而社會群團組織、行業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全國表面活性劑洗滌用品標準化中心《QB/T 2953-2008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則表述可以在洗衣液中添加熒光增白劑。
專家解答:兩個文件并不相悖
鄭舞虹:這兩個文件并不相悖,兩者規定的內容和制定的目的不同。一個是申報作業場所對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的分類目錄,一個是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的行業標準,適用人群和接觸劑量都有本質的區別,不能相提并論。
質疑六 熒光增白劑可以被現有技術取代嗎?
張貴民:目前來說,能夠替代熒光增白劑的物質還沒有出現,有人提到用光漂白劑可以達到替代的效果,這是一種對概念的混淆。光漂白發生最適合溫度攝氏25-35度。比如印度、南美、非洲這些地方有使用,但是在亞洲地區用起來比較麻煩,因為有些地方陽光不充足,氣溫不適宜,達不到所期望的效果。即便在非洲或者在南美陽光帶國家,發揮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織物用的光漂白劑有很多局限性。目前要取代熒光增白劑,還沒有一種非常好的辦法。
沈永嘉:化學漂白取代不了熒光增白,熒光增白也取代不了化學漂白,一個棉花你要想讓它白首先要經過化學漂白,但是你多次漂白以后它的纖維就爛了,強度就沒有了,它只能適可而止。到后來再要提高白度就只能靠熒光增白劑。
熒光增白劑
熒光增白劑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FWA)或稱光學增白劑(Optical Brightener) 是一種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百萬至十萬分之一量級即可對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質(如紡織品、紙張、塑料、涂料)有效地增白。它能夠吸收波長340-380nm左右的紫外光,發射出波長400-450nm左右的藍光,可有效地彌補白色物質因藍光缺損而造成的泛黃,在視覺上顯著提高白色物質的白度以及亮度。熒光增白劑本身呈無色或淺黃(綠)色,在國內外被廣泛地應用于造紙、紡織、合成洗滌劑以及塑料、涂料等行業。已經工業化生產的熒光增白劑有15種基本結構類型,近400個化學結構。
——《熒光增白劑》,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出版。
藍月亮VS王海:
“打假”還是“假打”?
交鋒 三位“消費者”都是職業打假人
藍月亮:委托王海進行起訴維權的三名消費者王峰(王海弟弟)、葉茂良、陳小冰,事實上并非普通的消費者,他們其實都是職業打假人。王海并非代表普通消費者進行打假維權,而更像是四名職業打假人展開的“圍攻”藍月亮行動,不由人不對其正義性和動機產生懷疑。
以普通消費者吸引同情,賺取最大的新聞效應,事情搞大后再說自己都是職業打假人,這就是他們的策略。
王海:無論是誰都是消費者,代理我弟弟起訴恰好證明我們光明磊落。我們還會代理更多消費者提起訴訟。
交鋒 三個起訴用同一份檢測報告
王海:三個案件我都是代理人,把北京案件的檢測報告提供給廣州兩個案件的法院參考很正常。
藍月亮:在半個月內,由王海代理的三次起訴中,三人分別在三地法院提起的訴訟,提供證據用的是同一份檢測報告,就是由天津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今年3月提供的檢測報告。葉茂良在6月份“皮膚紅腫”時,為什么竟然在3月份就準備好了檢測報告并認定是熒光增白劑引起的?所謂“皮膚紅腫”也沒有相關的醫學證據來證明。
交鋒 藍月亮為何獨受“熒光增白劑”之累
王海:公益訴訟追求的是公益價值最大化,(藍月亮市場份額最大)當然應該打藍月亮了。
藍月亮:眾多洗衣液知名品牌均含有熒光增白劑。但受到圍攻的只有藍月亮,不管是王海還是與他一致行動的其他打假人,為什么都對同類洗滌產品普遍含有熒光增白劑的事實只字不提。
事件發生后短時間內,有些品牌已經開始在終端賣場向消費者分發刊登藍月亮洗衣液熒光增白劑事件的報紙,并在貨架上貼上宣傳其產品不含熒光增白劑的標語。在網絡上,事件愈演愈烈的那幾日,網民只要搜索藍月亮系列關鍵詞,就會出現其他品牌的洗衣液相關信息。
7月11-17日,在深圳、廈門、武漢、南京、青島等28個城市的公交移動電視,滾動播放視頻文件,近2分鐘反復宣傳藍月亮洗衣液含有熒光增白劑的負面新聞。據業內人士推算,“按每天播出16次估算,要投播如此長度如此大范圍的廣告,需耗費上千萬的費用。這不是一般的消費者能做到的。
另外,藍月亮洗衣液并不符合公交移動電視該檔節目日常的題材標準,一個一貫定位為向觀眾推薦電子電器類產品的廣告欄目,變成警告觀眾不要購買藍月亮產品的節目,其動機令人懷疑。
王海打假,動機不純,背后似有推手。
交鋒 王海是打假斗士還是假打打手?
藍月亮:事件中王海的身份始終是代理人,而非消費者。委托代理人王海進行起訴的三個“消費者”如此之巧合,如此一致地都是使用藍月亮,并且在缺乏充分證據和支撐的情況下,還繼續窮追不舍,而成為諸多洗衣液品牌乘機攻擊藍月亮的“借口”,這無形中,就成為洗衣液市場品牌競爭的“打手”,這絕非職業打假人所為。
王海在此次事件中一改此前借機索賠的作風,一方面采取不溝通、不索賠的態度,要求我們在媒體上回應,進而提起小額的訴訟,并大肆宣傳炒作,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卻對一個知名企業發動這樣的連續攻擊,其背后明顯有競爭對手操縱的痕跡。對這起嚴重抹黑對手的惡性競爭事件,公司將運用一切法律手段作出反擊。
王海:(本人)稍后在廣州會以消費者身份起訴。
職業打假何去何從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北京報道
2011年“3·15”前夕,上海靜安法院公布了一組消費者維權案例。據統計發現,去年近90%的這類案件原告系職業打假人,其中不乏南京路上的一些著名商場。
由于職業打假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精通相關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一旦出手基本不落空,而知名商家為了顧及形象和影響,這類案件大多無需進入審判程序,多數以調解和和解撤訴的形式結案。去年,調解、和解撤訴率高達98%。由于和解結果大都不為人知,“假打”的猜測給打假者的形象蒙上了陰影。
“職業打假”是否消費維權?
長期以來,職業打假人是否可以作為消費維權類案件的原告,一直多有爭議。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的規定,“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人。有人據此觀點認為,職業打假人購買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索賠,帶有明顯商業目的,所以職業打假人不應等同于“消法”意義上的消費者。法院在審理消費維權類案件中,被告廠商的第一個抗辯理由,也多把矛頭指向職業打假人不應等同于普通消費者。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吳景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由于職業打假人的消費主體身份一直遭到質疑,目前出現了很多職業打假人躲到幕后,而把一般消費者推到臺前的消費維權案件,或者一般消費者當原告,職業打假人充當代理人的案件。以職業打假人身份來阻止職業打假,實際上并不能真正阻止職業打假人通過訴訟維權或者作為一種索賠手段。
審理過大量此類案件的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俞里江曾向媒體透露,要求雙倍索賠甚至10倍索賠的普通消費者極少,保守估計“職業打假”占到大約60% ~ 70%左右。
他表示,10多年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剛剛出臺時,這種訴訟因在公眾眼中有著公益色彩而廣受社會支持。目前,此類訴訟正在發生變化,由于成本低、收益高,謀利色彩越來越濃。特別是2009年《食品安全法》出臺后,出現了一批專門針對超市食品打假的消費者。
有業內人士質疑,打假成為職業、或者成立了企業,那經費來源于哪?怎么養活自己?要么收第三方的費用,要么收企業的費用,那還能真正打假嗎?
王海曾向媒體表示:“個人打假我已兩年沒有做了,現在我不再提倡個人打假和知假買假。我認為個人打假在喚醒了民眾的維權意識之后,已基本完成了其歷史使命,不必再持之以恒地搞下去了。打假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憑單兵作戰很難成氣候,其結果必然要走向正規化、專業化、產業化,即采取公司運作制。”
但王海的相關言論和行為卻引起了其他打假人士的強烈反響。青島臧家平表示,“第一,王海現在向社會公布的觀點,否定了他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第二,他的言行是對過去支持過他個人打假的所有人的背叛。”著名打假人士“北方狼”劉殿林甚至率眾與王海“割袍斷義”。
打假是否應當動機單純?
近年來,一些職業打假人的打假動機備受質疑,背后也時常隱現商業競爭的身影。這讓他們在公眾眼里失去了往日的光環。
“打假有沒有社會價值?有就支持,沒有就你別搭理唄,你管人家動機是什么呢?你有能力判斷別人的內心想法嗎?沒有。”王海如是回應了常被指責者使用的“動機論”。
不過,職業打假人的打假道路似乎越走越艱難,在一些地方法院,職業打假人的訴訟請求往往不予受理。一些職業打假人甚至在當地司法機構被列入了“黑名單”。
此次作為“消費者”由王海代理訴訟的葉茂良在200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今年3月起,我遞一個案子,被退一個案子。法院基本上沒有受理!”曾把大量時間耗在法庭上的他,2009年之后在溫州連狀紙都遞不進去,很多“案子”就此停了下來。
有法官表示:“這些人大都是小額訴訟,甚至不是單純的打假而是濫用訴權。”
對此,吳景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法院對大額的或者損害普遍的案件才愿意付出司法成本,說明法官在認識上還有不足,沒有把消費者當成弱勢群體對待,沒有樹立起消費者保護意識。即便打假人取得利益了,那也是對造假廠家的一種警醒。而不應該要求他們成為道德標兵。
“打假是應該的,我個人的觀點是,現階段我是歡迎職業打假人的,不能因為他們的打假有瑕疵就否認取得的客觀效果。”吳景明說,“當然關鍵是他們的行為是不是存在違法犯罪行為,是不是無理取鬧。”
上海:法院不支持知假買假
2004年,媒體報道上海法院叫停“職業打假”。此前,上海法院曾先后受理類似職業打假人以普通消費者名義要求商家賠償案件100余件。2004年3月15日,上海法院就此類賠償案件明確:經營者對故意購假的消費者不構成欺詐,對“知假買假”、“誘假買假”的消費者要求經營者“退一賠一”的訴訟請求,法院將不予支持。
北京:職業打假也是消費維權
2009年,北京石景山法院發布《石景山法院消費者訴訟糾紛的難點及解決辦法》首次明確:職業打假人視同于普通消費者,具有消費維權類案件的原告主體身份。據悉,這是北京法院首次正式確定職業打假人的消費者身份。
石景山法院自2006年起,每年消費維權類案件增長的幅度都高達200%。在消費維權類案件中,原告主體是職業打假人或案件代理人為職業打假人的,所占比例達到6成以上。
職業打假名人
劉殿林
河北唐山人,從部隊退伍后曾在公安、工商等部門工作。1998年3月開始,劉殿林赴北京追隨王海。2000年,劉殿林成立了廣州笑面狼咨詢公司,開始了與企業、政府執法部門密切合作的打假歷程。據劉透露,至今已有上百家企業就打假業務與他的公司進行各種形式的接觸和合作。其中不乏有西安楊森、云南白藥、上海花王、寶潔、雅芳等著名公司。
葉光
原是重慶某局執法官員,1997年起從事職業打假后脫離原單位,入行已近10年,曾是“中國個人打假20人”之一。在2004年,他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全國打假斗士”,戰績顯著。葉光現仍是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道》特約調查人,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授權質量法維權調查機構負責人,較出名的案例是對水貨手機、劣質白酒、性病游醫、假冒輸液器的打假。
臧家平
有“山東王海”、“假藥克星”之稱的“職業打假人”臧家平,2003年曾被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是我國《消法》頒布實施以來,“職業打假人”涉嫌刑事犯罪第一案,職業打假涉嫌犯罪第一人。出獄后,他主要接受企業的委托,查制假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