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
資金面大旱,存貸比月考,銀行和貸款企業的日子都沒以前好過。此時,一種存在于小部分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不被點穿的“默契”,成了久旱下被偷偷品嘗的一滴甘露。
這種雙邊的“默契”,通常遵從了“予人方便、予己方便”的大原則,締結了雙方的“貸款同盟”。
攬儲同盟
有這樣一些信貸經理,身背銀行壓下來的高存款指標,鐐銬下依然長袖善舞;有這樣一些中小民營企業,在銀行貸款幾乎是“奢侈品”的情況下依然旱澇保收。他們之間有著“攬儲同盟”的合作默契。
怎么建立同盟?
銀行受到75%存貸比考核的限制,多放貸款勢必要多拉存款。這時,如果哪個企業可以靠自己的關系各顯神通地幫銀行解決每月末這一天的燃眉之急,該企業享受銀行貸款的可能性自然就增加了。
民營企業自己到市場上做企業間的拆借,目前福建一些商會下企業間的拆借利率一般在月息3%~4%;其中較具優勢的企業可以通過民企行業內部信用體系,互相擔保,進行銀行貸款。
對銀行來說,就要讓“羊毛出在羊身上”。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負責業務的支行領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銀行可以通過基本利率的上浮比例,來調節企業的貸款成本。“現在資金面從緊,企業求錢,議價權在銀行手里。”該支行領導表示,有些貸款,銀行就算把基本利率上浮100%,也比企業自己到市場上籌錢強,而如果銀行愿意網開一面,只上浮20%~30%,那么獲貸企業自然是欠了銀行一個人情的。
“沒有什么確定的模式和數據,一切都是靠我們的客戶經理自己出去談的。”該領導表示。
企業欠的人情怎么還?那就要在銀行考核存貸比的月末進行“幫存”。上述領導透露,該行有一家企業貸款3000萬元后,承諾在月末“幫存”1000萬元,“這些和我們說好協議的企業一般我們都比較熟,他們一般守信,月底一般能夠幫上忙!
這些企業自己都缺錢,月末、季末、年末的資金面更緊,他們哪來的錢進行“幫存”?本報記者多番輾轉,得到了一些貸款企業方面的信息。
由于現在市面上月末的理財產品差不多可以做到年化6個點的利息,而銀行存款則是3個點,由此,這些企業不得不自貼3個點,動用自身關系到市場去買頭寸。而企業貼出來的這3個點,也就是當時銀行在上浮基本利率時網開一面所留下的“辦事費”。
頭寸要到哪里去買?一位有經驗的民營企業副總經理告訴記者,“我們一般去資金富裕的個人和國有企業那里拉錢,現在只有他們最有錢。”這位副總表示,那些富人的賬算得很清楚,從哪天開始資金凍結,到哪天資金回來,該收多少息,都心知肚明,沒什么“花樣”。“而‘花樣’都出在國有企業。”他表示。
這位副總暗示,他們為了拉錢自己貼進去的那3個點,在一些國企那里實際是沒辦法做賬的,而會固定在一些環節里消化掉。由此,和他們取得“互信”的幾個國企,其實是歡迎他們月底去拆借的,一方面,這些國企盤活了資金,幫助了行業相關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這個過程中也有利可圖。
對此,廣東省一家知名財務公司的副總經理卻認為,這種現象即使有也不會太普遍,因為這方面的監管還是日趨嚴格的,除非這家民營公司“搞得定”,國企方面的運作人員敢鋌而走險的只是極少數。
裝裱同盟
當記者就上述“攬儲同盟”的情況采訪華中地區某民營企業總經理林先生時,他認為,這種方式實際上還是企業被銀行牽著鼻子走,是人脈資源沒到位的表現。據悉,林先生的企業今年7月初剛從當地一家小銀行順利獲得了貸款。
林先生覺得“縣官不如現管”,如果能讓銀行信貸經理成為“自己人”,企業就不會被銀行牽著鼻子走了,相反,信貸經理還會幫忙“裝裱”企業財務能力,為企業能夠持續獲得貸款出謀劃策。
林先生略顯得意地表示,這家銀行上頭的人什么時候要來看報表、什么時候來驗倉庫,“內線”都會提前通知到,即使倉庫庫存方面存在問題可能導致通不過抵押融資,他也有充裕的時間去外面調度貨物來填倉。
據林先生透露,現在的信貸經理都很小心,對很多經辦的事情并不親自出面、不直接接頭、不落名字。因此,林先生常常通過一家“中介公司”辦事,付給中介公司大約相當于貸款總額0.5%~1%的“咨詢服務費”,再由中介公司“對接”極個別的信貸經理。
信貸經理“勞有所得”后,會在貸款的整個過程中給予幫助,比如為林先生推薦“信得過”的資產評估公司,在抵押融資的過程中盡可能高估抵押物等。同時,信貸經理一旦“上船”,就不得不長期與林先生的企業同舟共濟,以確保其放出的貸款不出現壞賬。
林先生說:“誰腦子活,誰才能把這塊業務搞得風生水起。銀行都希望業務量大,業務量上去了,只要貸款不出事,從業務員到行領導收入都會上去!
對于銀行的“腦子活”,林先生也頗有感觸。他透露,此前還有其他銀行希望把他的貸款“打包”起來“外包”出去,讓有錢的客戶來實際放貸,年化利率也突破15%。這樣銀行不過牽線搭橋“曲線救市”,獲利之余讓資金都存在于“表外”。
一家國有大型銀行分支機構的高級客戶主管表示,這些“同盟”現象有些是被當前“錢荒”的形勢逼出來的,而大銀行此時就展現出較強的“抗周期、穩定性”。他表示,他個人并沒有出現過大的吸儲壓力,因為“大行有著比較大的結算網絡和結算能力,客戶的存款還會進行‘體內循環’,出現派生存款而以貸養貸”。由于他的客戶集中在高科技行業,客戶質量比較高,因此存款方面可以依托存量客戶的自然增長。他認為,派生存款的明顯下降,也可能是逼出小銀行“靈活性”的原因之一。
“通過這個階段各類銀行周期穩定能力的比拼,未來利率市場化后各銀行的生存狀況也就可見一斑。”該客戶主管對記者說。
“兩根線”維系
對于利潤主要依賴存貸利差的商業銀行而言,其客戶經理的腦袋里普遍都“拴著”兩條主線:拉存款、放貸款。而現在顯然是前一根線緊繃,后一根略松。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基層信貸員莊小姐說:“兩年多前,我還到處求人來貸款,錢多得發不掉。好不容易貸款客戶網絡建設好了,可銀行限制放貸了,拉存款第一,存款指標完不成會被倒扣薪水,長期完不成就失業了!鼻f小姐表示,像她這樣工作3年左右的員工,一般都有2個億左右的存款考核。
莊小姐介紹,他們銀行的拉存款壓力并不是很大。相比之下,她的一位某城商行的同行,在銀行都在搶存款的形勢下,還要頂著月均3%左右的存款增長指標,此外還要負責推銷理財產品。
是否只要拉到存款就萬事大吉?莊小姐說,她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害怕貸款客戶在自己手上斷了資金鏈。她知道自己是有幾家“高危貸款客戶”的,這些客戶的資金鏈是“拆東墻補西墻”地維系著,因此莊小姐只能暗自祈禱:客戶資金鏈即使斷掉,也最好到別的銀行去斷。最近莊小姐會比以往更頻繁地聯系一些小企業貸款客戶,就怕其中有一家“失蹤”,因為莊小姐供職的銀行此前就出了一筆壞賬,就是從客戶突然“失蹤”開始的。
此外,莊小姐也透露,她到了每月月初,還是會積極放出貸款的,一方面是客戶催得緊,另一方面,銀行也會按其放貸的比例給予獎金提成。
市場這頭的訴求顯而易見,中小企業貸款難愈演愈烈。銀行是企業目前獲得資金價格最便宜的渠道。銀行貸款有點像中小企業的“奢侈品”,能從銀行挖到錢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有時會被認為“有點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