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雪萌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近日在銀監會年中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下半年要深入推進平臺貸款風險防控,禁止用信貸資金支持不符合要求的新平臺和新項目。對“新拆遷條例”帶來的土地抵押落實難、工程建設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長等問題,要積極通過財政預算或市場化的合法合規方式解決。完善原有平臺續建項目的規范工作,對于到期的貸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貸新還舊。
平臺貸款風險總體可控
平臺貸款風險防范問題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從2004年6月在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電視電話會議上,銀監會就提出了嚴禁“打捆”貸款,并將其放到了重要議事日程。2008年以來,平臺貸款風險防范已經作為防范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重中之重。從去年下半年起,財政部、銀監會等部委開始清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今年上半年,銀監會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降舊控新”的精神,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理解支持,著力推進平臺貸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補正、追加抵質押物、增提撥備和提高資本占用承包等任務,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除了保障性住房融資外,新的平臺項目已經叫停,舊的貸款也正在清理。
事實上,在過去兩年中,地方融資平臺還是銀行較為青睞的客戶,今年年初以來,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政府減少債務,多方面限制地方融資平臺,銀行也開始收緊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的受理。根據6月27日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174.91億元,占GDP的27%。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109.51億元,占62.62%,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23369.74億元,占21.8%;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相關債務16695.66億元,占15.58%。至此,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第一次有了一個權威的官方數字。中央和人大還專門聽取了相關報告,提出了系統性建設的意見。財政部已經拿出了同意部分省(市)試點發債的初步方案,這為做好平臺貸款清理規范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平臺貸款數量龐大,存在風險隱患不容質疑。特別是今明兩年是地方政府債務的償還高峰期,部分平臺已經出現違約跡象,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平臺貸款改頭換面,卷土重來的勢頭。但是,近年來中國財政收入增長很快,總債務負擔不是很重。因此總體上看,地方政府平臺貸款風險是可控的。”某地方銀監局人士告訴記者。
實際情況亦是如此。從近兩年的情況可以看出,即便舉債規模膨脹到可能引發風險的程度,地方政府仍然是商業銀行的最大客戶資源,仍然在為銀行貢獻著長期而且穩定的收入來源。在融資平臺貸款展開清理整頓一年半之后,劉明康表示,已經有1/3左右的貸款,恢復到常態,并且按正常商業貸款可以運行,還有2/3當中也有不少好項目,風險是可控的。
安居房:地方融資平臺唯一可開的口子
平臺貸款成因復雜、涉及面廣,銀監會提出,除保障性住房項目外,嚴禁用信貸資金支持新平臺再上新項目。在年中工作會議上,銀監會提出,支持設立省級、計劃單列市政府保障性住房融資平臺,負責統籌本省、計劃單列市的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三類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融資和償債。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累計新增908億元,比年初增長54.8%。劉明康表示,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兩個原則:一是支持,二是穩健。不僅要擴充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保障建設順利完工,而且要防范形成新的金融風險。
“現在我們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保障性住房項目與商業性房地產、限價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和一般性融資平臺項目要進行嚴格區分。”上述銀監局人士稱。
按照銀監會的部署,各地銀監局要全面了解當地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以適當方式向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布項目清單,并建立違約報告和通報制度,做實交叉違約信息共享機制。
“圈地運動”背后潛伏風險
平臺貸款風險基本可控,并不是說沒有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盡管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總體可測可控,各地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清理規范工作有效推進,但融資平臺債務違約風險在今后兩年有可能被疊加和放大。這是因為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大多數為中長期貸款,風險暴露滯后,未來三五年問題才會顯現,當前就要做好準備。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指出,一些人認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不大的一個理由是,中國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很快。但是,據統計,2010年底,已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即其綜合財力小于當期債務,處于破產境地。由于償債能力不足,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借新還舊,甚至出現了逾期債務。這樣的問題,就不是靠財政收入增長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江蘇銀監局局長于學軍直言,平臺貸款基本問題有三點,即無序負債、過度負債、加上缺乏透明度,而平臺貸款背后的“圈地運動”潛伏著的金融風險、社會風險亦不容小視。為此他呼吁制定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以防范相關系統性風險。特別是抵押物單一,土地屬性高度金融化、杠桿率過高,也極有可能產生局部風險。
從平臺貸款風險本質分析,短期看是監管層清理規范所加速產生的一種流動性期限錯配風險;長期看是一種結構性風險。許多平臺的運作由政府官員掛帥,資金和項目都是幾個人說了算,對外不透明,也極易出問題。而中國銀行業正在積極應對地方政府平臺債務問題,但這個問題需要銀行業與各級政府“協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