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峰 著名企業風險管理專家 北京市律師協會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核心提示】一個社會存在,不可能沒有風險與危機,一定程度上,風險與危機已經變為一種常態。重要的是,當危機風險爆發后,我們該如何積極應對危機風險。很顯然,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之所以引起社會公眾的強烈質疑,顯然成因在于鐵道部缺乏基本的危機風險管理能力。為此,本報專訪著名風險管理專家陳曉峰先生,以便為我們深刻解讀鐵道部危機風險管理的失策之處。
《華夏時報》: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強烈質疑,但是,這些質疑有些似乎“偏離”了事故本身,您對此是如何評價的?
陳曉峰:我們目前正處于一個復雜的風險環境中,風險無處不在。危機時刻到來,危機風險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危機,但是,由于鐵道部缺乏很好的危機風險應對能力,并難以獲得社會公眾的信服和滿意,由此導致大家的質疑“偏離”事故本身,并致使所有的輿論“火力”都集中在鐵道部后期處理危機風險的能力上,這是“正常”的,這也說明鐵道部非常缺乏危機風險的應對和管理能力。
《華夏時報》: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無疑是一場危機風險事件,您如何評價鐵道部在這場危機風險管理中的表現?
陳曉峰:可以說沒有表現,也可以說表現極差。我們還是通過一些“假設”來看待鐵道部的危機風險管理能力吧:
——如果事故發生后,不僅僅是鐵道部“獨立”去調查、處理事故,而是鐵道部很快能夠“主動組建”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去做這些事情,結果將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鐵道部能夠相對公開、透明地處理事故,能夠讓民眾有更多的知情權,能夠讓信息對稱起來,而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地自我行為,結果又將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鐵道部能夠遵循胡總書記、溫總理交代的“救人是第一宗旨”,能夠將“救人”的時間拉長一下,能夠將“救人”工作做得更加仔細一些,能夠將“救人”工作更人性化一些,結果又將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鐵道部能夠急于“救人”,能夠急于調查事故原因,而不急于“處理”事故現場,不急于“掩埋”車頭,不急于“毀掉”事故車輛,不急于“恢復通車”,不急于宣布所謂的“上座率達117.6%”的業績,結果又將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鐵道部能夠“冷靜”負責任地科學調查事故原因,而不急于過早下結論為“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原因是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不急于“栽贓”電力問題而遭致國家電網反擊,結果又將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面對造成全球影響的巨大災難,鐵道部能夠有主要領導主動引咎辭職,而不是僅僅免掉有“替罪羊”嫌疑的上海鐵路局局長,結果又將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鐵道部新聞發布會能夠不僅僅是新聞發言人“孤獨求敗”一人上場,如果其新聞發言人態度、語氣更加誠懇、誠實一些,如果其解釋能夠不存在那么多的“疑惑”,結果又將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鐵道部能夠與死者家屬充分溝通和撫慰,不急于達成“和解”協議,不急于確定賠償數額,不急于表現出“賠償了事”的態度,結果又該如何?
——如果事故發生后,鐵道部能夠及時監測網絡社情民意,能夠主動、及時答疑解惑,能夠及時、主動拿出證據出來“粉碎”所謂的謠言,而不是一味的沉默,結果又將如何?
……
可惜,沒有如果,只有鐵道部在危機風險面前的呆滯和無能!只有鐵道部讓危機風險“來得更猛烈些”的愚蠢召喚!
《華夏時報》:看來,危機風險管理應該是非常專業的,而不是拍腦袋就能夠干得了的吧?
陳曉峰:是的。危機管理,具體包括認識危機、識別危機、危機評估、危機決策、危機應對,同時,也更包括危機管理制度、危機管理文化、危機管理職責、危機管理組織等在內的危機管理體系建立等諸多專業內容。
我相信,鐵道部根本沒有認識到這場危機,也沒有識別這場危機,更談不上對這場危機的評估、決策和應對了。鐵道部在這場危機中的表現,都充分證明鐵道部根本不具備上述危機風險管理的能力。
基于鐵道部封閉的管理體制,我們檢索不到任何有關鐵道部危機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方面的資訊,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鐵道部在這方面也是非常薄弱的,即使有一些這方面的制度建設,也會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華夏時報》:您曾經說過,危機風險不是“奢侈品”,而應該存在于現代企業或機構的常態之中,如何理解這句話?
陳曉峰: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所處的社會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復雜,而現實中,導致企業或機構發生危機風險的因素有很多,如領導者傷亡、失能、失職或言論失當、安全事故、產品質量、對外投資、法律責任、公共關系、國際因素、政權更迭、經濟政策、立法變動、謠言中傷等等,都可能引起危機風險的爆發。可以說,危機風險隨時隨地“潛伏”在我們身邊,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加劇和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企業或機構的一個不經意的意外事件(或事故)就會被迅速放大,導致后果被迅速惡化,并最終引起危機風險發生。
因此,我們說,危機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或機構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生存策略,也是現代企業或機構治理結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華夏時報》:從上述您介紹的危機風險產生的原因來分析,危機風險及其管理應該具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果方法得當,是完全能夠很好地應對。
陳曉峰:是的。危機風險管理是一門科學,有非常豐富而復雜的內容,如果總結起來,我想這些方面是值得重點思考的:
——加強對危機風險的危害性、破壞性、復雜性、動態性、擴散性、結構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和判斷;
——注意對內部行為異常、制度瑕疵、政策變化、逆境轉變、政府法令、新技術、競爭策略、社會結構急遽變遷等可能易遭致危機的把握與研究;
——合理掌握并遵循危機風險處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全員性、及時性、專業性、真實性、冷靜性、靈活性、責任性、善后性等系列原則的運用;
——建立危機確認、 衡量、決策、處理、實施、考核、檢討、傳承、預防等具體危機的管理體系流程,讓危機風險應對更有章可循。
應該說,危機風險發生不可怕,因為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和預測的,重要的是當危機風險發生后不知道如何應對,而導致更大的危機風險才是最為可怕的。我們不知道鐵道部這個龐大的“體制剩女”,在危機風險管理方面是否能夠有上述思考。
《華夏時報》: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網絡傳播發揮著不同尋常的作用,那么,危機風險應對,是否也應該更加關注互聯網的輿情呢?
陳曉峰:當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中國網民超過4億人,成為世界第一大網民國家,因為有了便捷的網絡,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
當一個危機事件爆發時,猶如以石擊水,常常容易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使得有關信息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遞,單位時間爆發出來的信息量很大。而網絡輿論一旦被錯誤地控制和引導,將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并可能釀成巨大的危機風險。
應該說,在這個Web2.0的時代,如何應對網絡輿情,如何快速搜集網絡輿情,跟蹤事態發展,回答公眾疑問,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及時應對可能出現或擴大的危機風險,是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與嚴峻挑戰,也是檢驗現代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治理能力的重要法器。
互聯網時代,任何企業和機構都要學會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起負面信息的輿論監測系統,防止負面輿情的超N級傳播等,審慎管理和化解危機風險,避免釀成更大的損失甚至災難。
很顯然,習慣于封閉和壟斷運營管理的鐵道部,顯然落后了,也顯然不太適應互聯網新時代了。
《華夏時報》:您如何評價我們整個社會的危機風險管理能力?
陳曉峰:不容樂觀。已經發生的陜西華南虎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宜黃暴力拆遷事件、云南“躲貓貓”事件、上海“釣魚”執法事件、雙匯“瘦肉精”事件、故宮“三門”事件、郭美美紅十字會事件、達芬奇家具造假事件等等,都能夠昭示我們整個社會的危機風險管理是很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