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200多名中國企業家參加了在日本橫濱舉辦的第19屆盛和塾大會,他們在日本四大經營之圣稻盛和夫的演講中得到啟示:華爾街金融危機證明西方企業一味追求利潤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確,而稻盛和夫經營京瓷公司50年沒有虧損的“奇跡”,似乎證明東方式經營思想更適合當下的中國。
從德魯克到稻盛和夫
大多數中國企業家是從名叫《活法》或《阿米巴經營》的書中了解稻盛和夫的,他們過去更多是把目光放在西方,德魯克和杰克韋爾奇才是他們學習的榜樣。
IBM(中國)運營戰略首席顧問白立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德魯克是一位旁觀者和學者,他以他的洞察力和遠見告訴我們什么是管理,什么是企業,怎樣管理你的客戶。稻盛和夫卻是一位實踐者,他在日本最南端偏僻的山溝里成長起來,最初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靠實踐摸索,摸爬滾打,體會到了很多做企業、做企業家的真諦。
79歲的稻盛和夫在逆境之中長大,他出身貧寒,幼時學習成績平平,無緣考上名牌大學,還患過結核病并差點喪命,他在27歲時創辦了京瓷公司,后又在52歲時創辦了KDDI(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并通過自己的卓越才能和經營哲學將這兩個企業做大做強,雙雙進入世界500強。
稻盛和夫是日本的四大“經營之圣”(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其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
“敬天愛人”是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精華。在他看來,公司運營的第一目標,不是為了股東的利潤,也不是為了客戶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司員工及其家屬的幸福。1984年,稻盛將自己的17億日元的股份全部贈與員工。1997年,65歲的稻盛查出患有胃癌,手術過后兩個月就宣布退居二線,只擔任名譽會長。不久之后,稻盛和夫用200億日元的個人資產創設了“京都獎”,每年表彰在全球挑選出的尖端技術、基礎科學、思想藝術等領域做出杰出貢獻者,同時,稻盛和夫還出任以年輕一輩經營者為招收對象的“盛和塾”校長,為培育新世代經營者不遺余力。
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和經營不善,日本航空截至2009年9月發生了高達2.32萬億日元的總負債,負債額創下日本國內公司的最高值。在這種情況下,日航正式向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從而創造了日本歷史上除去金融業之外的最大破產案。2010年2月,在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邀請下,稻盛和夫零薪酬出任日航CEO,半年后扭虧,到今年3月底,日航實現凈利潤1884億日元,創下日航成立以來最高紀錄。
稻盛和夫的經營思想帶有深厚的東方文化色彩,他認為,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是由人類無休止的欲望導致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企業家不斷地追求利潤,但是企業家所追求的利潤必須用于社會,這一點和東方思想也是一致的,中國的傳統思想也是這樣認識的 人活著不能為了滿足一己私利。
尋找經營智慧
“現在的中國很像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日本鹿兒島大學稻盛學院教授奧健一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當時的日本人心浮躁,一心追求個人利益和企業利潤,大量的盲目投資產生了嚴重的經濟泡沫,泡沫破滅后日本經濟一蹶不振。
稻盛和夫在此次盛和塾大會的演講中說,今天的日本處在巨大的困難之中,政治混亂,經濟低迷,再加上經受東日本大地震災難的沉重打擊,正面臨著可以稱之為“國難”的嚴重危機之中,“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中,我們企業經營者也直面各式各樣的經營難題”。
而中國的企業家們也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經營難題。白立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沒有消退,通脹預期嚴重,而且當下中國面臨著食品危機、環境危機和誠信危機等不利的商業環境,中國的企業家們渴望著被引導,希望能從中突圍,而稻盛和夫提供一個很好的“樣板”,這是近兩年中國掀起稻盛和夫熱的一個主要根源。
“人們早就開始反思科學技術對人類的破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儲小平說,現代文明發展到今天,人們更加要反思,具有中國特色、結合現代精華的管理智慧在哪里?
在此次參會期間,中國企業家們不但參訪了京瓷公司總部,也參訪了盛和塾成員企業KAWATAKI CORPORATION株式會社這樣的中小企業,華日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旭恩說,很難相信一家公司50多年不虧損,但京瓷公司做到了,稻盛和夫幫助企業家找到新的經營之路。北京美合慧通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汪傳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稻盛和夫做到了義利結合,受人尊重,現在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在中國很受歡迎,讓人看到了中國企業的希望。
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鄧書甄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過去中國企業家喜歡學習西方的杰克韋爾奇,但總是學不像,稻盛和夫的經營思想集中國哲學之大成,更適合中國企業學習。
上市公司北京富基融通科技董事長顏艷春1997年29歲時創業,2001年拿到風險投資,曾希望干到2003年35歲時退休。2006年富基融通在美國Nasdaq IPO上市,顏艷春又開始計劃2013年退休,退隱江湖,享受生活。當他看到79歲的稻盛和夫仍然每日勤奮工作,終于明白“為員工謀幸福,為社會做貢獻”才是做企業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