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鵬 王思璟 金鐘
這場災難已發生60小時,但那最后的60分鐘仍然是模糊的。
7月23日傍晚,潘一恒到達永嘉站時,天色陰沉。數十公里外的下岙村,豆大的雨點滴落到高架鐵軌上,陰云滾滾,幾位村民預料著暴雨將至。發自杭州的D3115次列車從潘視線里掠過,消失在東南丘陵蜿蜒地線條里。潘駕駛的D301次列車,7月23日7時從北京南站駛出,目的地是福州。
永嘉并非計劃中的下客站。閃電降臨甬臺溫鐵路上空,一位乘客無奈地拿出手機,信號通暢,他發出一條抱怨晚點的微博。近一個月,雷雨天氣讓中國高鐵多批次延誤,鐵路系統解釋,這是處于“試運行時期”或“磨合期”。
約20時20分,先行駛出的D3115,在雙嶼橋段緩緩停下。新華社消息說,這次停車是因一些設備被雷電損壞,但具體部件尚未披露。500米外正納涼的陜西人侯志高心里納悶,“火車怎么趴窩了?不會又是要給別的車讓道吧?”
大約十分鐘后,另一列動車飛速開來,“砰”的一聲巨響,潘一恒的胸膛被剎車閘柄刺透,盡管他全力拉住剎車,D301仍以超過100km/h的速度撞上了D3115。四節車廂翻下高達15米的橋梁。
2歲半的項煒伊,瞬間從父母身旁,跌落到車廂底部。這是她人生第一次遠游。直到24日下午,鐵道部宣布車內沒有生命體征后,武警將她從車廂中抱出。截至發稿時,這場特別重大交通事故,已致死39人,致傷192人。
還原7·23事故:一些事情已在來路上發生
23日晚20時。浙江永嘉站,月臺建在鐵路橋上方,福建機組駕駛員潘一恒,停在他18年鐵路生涯的最后一站,在中國高速鐵路本世紀“跨越式發展”中,像他這樣的年輕人獲得良機,迅速培訓上崗。
甬臺溫鐵路兩年前通車,設計運營速度200km/h,預留可提升速度到250km/h,它貫穿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區域。前任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多次蒞臨,在一次試乘中,速度達到創紀錄的292km/h。之后,一位地方研究人員曾提議,將這條鐵路的運營速度嘗試升至300km/h。
中國高鐵不僅宣傳速度,同時,一些央企和新生的民營企業,設計出一批關鍵的列車控制系統(CTCS),以及其他調度、監測系統。六年前,國家發改委批復規劃時,要求甬臺溫鐵路整體裝載第二代CTCS——它的主要運行模式叫做“分散自律”——計算機從軌道和列車獲取數據后,自動生成車輛的調度方案,車輛依照各自方案安全行駛。同時也規定,當系統運行不暢,或出現突發情況時,調度室人員可以通過按鈕控制行車信號,業內稱之為“非常站控”模式。
這一晚是否發生了這一幕?
很少有人關注到,當天另一輛廈門開往杭州的動車D3212先在溫州段附近遭遇雷擊。溫州南站呂站長25日向本報記者證實, D3212次動車遭遇雷擊并出現了故障。在主電源用盡后,車子停駛。
“到處都是閃電,我們的列車就像是舞臺的中央,有無數的‘照相機’朝我們‘咔嚓咔嚓’拍照。”柳紀威乘坐D3212次動車準備返回杭州實習。列車駛離溫州南站后,一個霹靂響雷擊中了D3212次第16位車廂,動車在半個小時后停駛,車廂里涌起煩躁的情緒。
同時,在前方十余公里處,雙嶼區域居民區發生大面積停電。坐在15號車廂中部宋姓女士記得,D3115約在19時50分到達永嘉站,廣播通知說,因天氣原因將延長停站時間。永嘉站站務人員對本報記者說, D3115的出站速度正常,并未發現異常。
若按照南站站長的說法,此前3112車已被雷擊出現電路異常,那么晚20時后,溫州南站和永嘉站的列控系統很可能已經轉為 “非常站控”模式。本應更晚到達溫州的D3115,先行接到行車信號。宋女士說,在駛向雙嶼路上,D3115一直以奇怪的低速行駛。有專家稱,或許源于該車的相關系統那時已發生故障。
大約20時20分,潘一恒用來了解路況監視器上,綠色通行燈亮起,D301駛出永嘉站,乘客們眼前一片黑暗,只能借閃電看清四周。
多層安全防護網
在甬臺溫線上,一輛前行列車突然斷電拋錨,將引起列控、調度、監測等多個系統同時反應。這種CRH1型列車,已經在中國運營近7年。在運營前的上百次試驗中,D3115的車況數據應在10毫秒內傳遞至相關調度室。
任何一處的斷電信息,至少會同時傳往溫州南站、永嘉站和上海鐵路局的監測系統。然后,后方列車的監視屏幕上,將會出現一條紅色光帶,警示前方情況。如果車距過近,調度室會傳輸指令到動車裝載的ATP系統,使之自動停車。
如果車內斷電,車長必須通過緊急無線通信設備,告知調度室車輛情況。在D3115停駛期間,車內手機信號正常,一些乘客撥通了家人電話。
整條甬臺溫鐵路的調度中心,在專設于上海鐵路局內的甬臺溫調度臺,它有專用的通信服務器,標配值班人員至少是三位,一位總攬調度,一位協助溝通各站,一位負責維修設備。
D3115在任何路段的拋錨,都可以為調度室知悉。他們擁有整整10分鐘時間,讓D310司機潘一恒停下車,即便潘未能注意到警示信息,列車中的乘務員也可以在車廂過道的數據儀表上發現信息,提醒駕駛員。
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設計方中國鐵路通號集團的資料顯示,全線各站(除溫州動車存車場、溫州南駝峰以外)均配備相應的地面列控設備,以保證運行區段地面列控信息的完整性。從寧波到溫州南,13個上下客站通過帶寬2兆的環形光纖網絡,日夜交換監測信息。此外,一家外國公司負責建造了甬臺溫鐵路上的無線專網GSM-R,它也可用于緊急通信。
調度室的設備也設計有安全防護。每一套CTC系統設備和傳輸通道,都采用行話所說的“雙套冗余結構”,即每一設備都配有一套即時可開啟的備用設備。并且,在關鍵的信息處理環節,還采用“二乘二取二”的設置,類似于同時開啟兩種品牌的四臺處理器,取兩個不同品牌處理器生成的數據,且只有兩者數據一致,才會被調度系統采納。
在永嘉至溫州南站之間的自動閉塞系統中,排布著多個無人控制臺,它們在實時監控閉塞區間路況,并發出指示信號,即便在停電狀況下,也可以繼續運轉2個小時。正常情況下,在D301接近D3115十多個閉塞區間前,控制臺就會發出警告。
盡管如此,鐵路部門的一般要求是,在計算機傳遞故障信息后,還必須口頭進行交代,并以此為準。在D301穿越的鐵路旁,設立有顯示通過信號機,即便車內監視器數據錯誤,駕駛員也應能通過信號燈判斷前方路況。
可黑夜似乎淹沒了這重重屏障。
160km/h,鄰線拋錨?
災難在多重安全網中越來越近。潘一恒駕駛的CRH2型動車,一直潛行于夜幕中,不斷逼近D3115,在整整10分鐘內,似乎并未能獲得準確的預警信號。
一切都未阻止D301。國務院事故調查組24日順利尋到兩車的黑匣子,這兩塊數據記錄器,也備有各自的冗余設施,輕易不會毀壞。
電力故障是另一種解釋。甬臺溫線的區間和站內軌道電路,均采用國內研制的ZPW-2000A 型無絕緣軌道電路。設計簡介中稱,央企中鐵通號設計的這類電板,受雷雨影響較小,并且也進行了“1+1”的冗余配置。如果D3115處軌道電路損毀或短路,調度臺和后方列車,都應能及時監測收到數據。
7月25日,承擔車內終端系統設計的和利時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從調查組獲悉,故障問題出自地面列控站所。本報記者調查獲悉,地面站所使用的硬件設備主要有兩類,一是華為公司生產的Optix 系列,型號為OSN3500、OSN2000的通信設備;二無人站所配置的佳訊飛鴻生產的KDT值班臺。但這些設備都有斷電后的自留電源。
此外,在動車運營中,曾出現列控系統標錯列車所處軌道的情況。而對于可能造成數據紊亂的軟件系統,如今尚缺乏公開的準確信息。幾家參與設計制造的廠商都否認與之有關。
永嘉站人士告訴本報記者,D301出站后一度以160km/h行駛,這是一個特殊的速度。
記者獨家獲取的上海鐵路局一份內部行車文件解釋,“200-250km/h客運專線區段動車組被迫停車需下車處理時,列車調度員應發布鄰線列車限速160km/h及以下的調度命令,限速位置按停車列車位置前后各1km確定。”
如果D301按160km/h運行是出于這個解釋,那么誰是它的鄰線?潘一恒是否接收到軟件系統傳遞錯誤的信號,誤認為D3115在另一軌道,即“鄰線”拋錨?記者尚未能證實。
網絡上流傳著一份據說是內部人披露的調度文件,按照上面的說法,D3115一度恢復運轉,在向臺站匯報并緩緩啟動后,又因乘客誤啟動緊急制動,因而被D301追尾。
23日晚在現場的多位村民對本報記者證實,D3115確曾一度啟動。但記者多次向鐵道部門求證,未能獲得對于那份網絡文件真實性的正面回應。
當晚20時30分,在混沌的黑暗中,兩輛動車追尾相撞,電光火石一瞬之后,項煒伊的父母未獲生還,她是迄今最后被救的幸存者。醫生說,她的左下肢嚴重受損,情緒不穩定,害怕身旁沒有人。
7月25日,溫州118醫院重癥監護室,小項半夢半醒間,在護士懷里自語,“媽媽,你去哪里了?我還以為你不要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