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近日,轉基因食用油受到市民的熱切關注,很多消費者誤以為使用轉基因原料(如大豆、玉米等)制成的食用油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但相關專家指出,實際上食用油中幾乎不含轉基因成分。
“轉基因主要是存在于蛋白質中,各類油料無論是通過壓榨還是浸出工藝制油,蛋白最后是分離到油料餅粕中,食用油脂通過精煉處理后基本不含有蛋白,油脂中是檢測不出轉基因成分的。”近期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在參加行業學術討論會時指出。
既然如此,為什么在市場上銷售的包裝油要注明轉基因或非轉基因字樣呢?
復旦大學教授、國際生物安全研究學會主席盧寶榮教授表示,“在我國,如果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必須標注清楚。我國很多食用油產品都在油壺上標注使用轉基因大豆,執法部門也經常到超市賣場進行檢查。轉基因產品標志并不是說這個東西是不好的,而是讓人們明白消費,就像標注某樣食品中含有維生素D一樣。國家既然允許有標志,就證明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沒有明顯差異。”
“目前,我國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體制可以說是相當完善的。”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士稱,《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共同構成了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規體系。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所研究員吳孔明認為,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制度是十分嚴格的。“總體上來說,我們的制度已經在國際上達到了最嚴格的程度,也是科學的。所以頒發的安全證書是相當可靠的。”吳孔明說。
“現在外界有一些誤解,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外國人不吃而中國人去吃。事實上,美國是使用轉基因食品最廣泛的國家,只不過他們不要求在食品上標識為‘轉基因’的緣故,才引起誤解。”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
[相關鏈接]
“誹謗門”初審宣判
被告獲刑一年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食用油“誹謗門”近日終于有了新的進展。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14日宣判,被告人郭成林犯損害商品聲譽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2010年9月,北京贊伯項目策略總監郭成林撰寫了題為《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鱷魚》的文章,發表于天涯等網站論壇及其個人博客,點擊率超過80萬人次。文章中指出金龍魚存在轉基因產品,影響生育能力、殘留有致癌物質等“缺點”。
郭成林的辯護律師康曉岳表示,郭成林可能會提起上訴,但目前未作出最后決定。 記者呂琳瑗 實習生吳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