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國土資源部、監察部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公布首次土地問責的結果。結果顯示,73個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受到紀律處分,24個市縣政府負責人受到組織處理。
關于土地違法問責,此前一直雷聲很大。土地違法,是近些年里地方上常見的“老大難”問題。根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的相關規定,出問題的地方,相關地方官員必須進行約談和問責。因此,若干官員此次受到處分,也算是言必行、行必果了。
不過,從昨天的電視電話會議中,依然能讀出令人困惑之處。比如,諸多官員雖然遭到處分,但絕大多數處分都停留在記過與警告層面,威懾力實在有限。通報中稱,“土地管理秩序比較亂,有的地方問題還相當嚴重”,卻無一官員因此“下課”,“責無力”的感覺十分明顯。
同時,全國土地管理和執法形勢雖有好轉,但仍讓人無法樂觀看待。今年上半年,新發生違法用地2.3萬件,涉及土地面積13.6萬畝,其中違法占用耕地5.1萬畝,東部、中部地區違法用地面積同比分別下降了12.5%和1.2%,而西部地區違法用地面積同比上升了50.6%。
我們只能說,這樣的現實,反映出土地違法問責的極為不易。很多時候,比之政策目標的期許,現實執行要難得多。眾所周知,長時間以來,在土地利用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成為違法主角,地方主政者在土地違法事件中的責任無法推卸,但是,到了問責季,出于種種的原因,又有多少人真的因此受到具有震懾力的處分呢?
前些時候,河北省香河縣土地違規問題轟動一時,香河縣縣長等9人因強征耕地事件后被免職撤職。不過,這樣的處分屬于個例,因為事態鬧得足夠大,不嚴肅處理難以交代過去?墒,大量的土地違法案例不可能都如香河案例一般,引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事后的問責也就往往難以“責”到位了。
近些年來,中國土地的稀缺性與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濫用問題碰撞在一起,使得土地違法問題的嚴重性相當凸顯。快速的經濟增長導致住宅和工業用地量很大,而所征用土地往往又是集中于大片優質耕地。這不僅使得可開發利用的土地總量急劇減少,更直接威脅到農村耕地存量,給農民生存發展和糧食生產帶來嚴重危機。這是土地違法整治力度似乎年年加碼的背景所在。
為了整治土地違法問題,中央給地方政府傳遞的信號是明確的。國土部門也不可謂不努力,但整改的效果卻未必盡如人意。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著默許、縱容乃至在背后操縱違法違規用地的情況。諸如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設立和擴大開發區,擅自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違規侵占基本農田,損害農民權益等現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違法亂象總體有所好轉,但勢頭并沒有從根本上減下去。
抑制土地違法案件的高發,關鍵在于約束地方政府的隨意用地沖動。相對于“治民”,“治官”的阻力顯然遠遠為大。有些地方官員仗著是為地方經濟發展考量,是因“公”違法,而無所忌憚。這也是為什么土地執法風暴刮了幾年之后,依然能夠爆出類似河北香河這樣的重大案例出來。
治理土地違法亂象并無捷徑可走,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健全更嚴格的土地規劃、審批等防范機制,從而把更多的違法違規用地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還是要針對違法違規用地中各級政府的失責行為,嚴格追究,決不手軟。不手軟、不走過場是維護政府執法公信力的必要前提。土地違法整治的督辦、查處當保持高壓態勢,必須嚴肅視之。
人性常常是軟弱的,尤其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容易變得貪婪。眾多土地違法現象的背后,同樣也是人性的貪婪在作怪。想想吧,一個香河事件中,究竟有多少利益主體在其中,而舉目四望,偌大的國家內,又有多少類似香河的故事呢?約束人性,唯有靠嚴密的制度與切實的執行。沉疴須用重典,那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之舉,是斷然難以根治積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