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行申報基礎上,對部分所得項目適用綜合稅率表進行年度匯算清繳
【財新網】(綜合媒體報道)以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制度為基礎,對部分所得項目適用綜合稅率表進行年度匯算清繳,率先實施綜合計征。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和貿易經濟研究所29日對外公布中國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改革的漸進式方案,提出了上述建議。
中國新聞社消息稱,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現行分類所得稅制要素保持穩定的基礎上,以相對較小的征管成本引入綜合制因素,盡快建立初始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以此為基礎,隨著個人所得稅征管機制的不斷完善,通過保持初始改革方案的可拓展性,實現由初始方案向目標方案——未來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制度——的過渡。
方案核心是,在保持現行分類所得稅制框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以已經實施的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制度為基礎,通過對部分所得項目適用綜合稅率表進行年度匯算清繳的方式,對已經進入自行申報范圍的納稅人先行實施綜合計征。
據《中國稅務報》報道稱,初始方案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以現行分類所得稅制為基礎。對于11類所得項目,仍然按現行稅制進行分類征收,以源泉扣繳為主。對于現行稅制框架下各分類所得項目的費用扣除、適用稅率等因素,盡可能保持不變或基本不變。僅對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實行自行申報并綜合計征。初始階段,考慮到征管因素的制約,暫不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申報。年所得1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按現行分類稅制計征稅款,不適用綜合計征,也無需申報年度所得。
而對于納入綜合計征范圍所得項目,該方案對現行11類所得項目,從現行分類稅制和征管成本的角度設計出5種基本的綜合方案,即:
1、最小范圍的綜合,將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綜合;
2、中等范圍的綜合,將全部4項勞動所得綜合(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3、較大范圍的綜合,在4項勞動所得的基礎上,將部分資本所得項目,如財產租賃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納入綜合計征范圍;
4、大范圍的綜合,在方案三的基礎上,將資本與勞動混合的兩項所得,也納入綜合范圍;
5、最大范圍的綜合,該方案接近美國的“大綜合”模式,除單獨規定的個別項目外,所有所得項目均納入綜合計征范圍。
《中國稅務報》稱,在初始階段,綜合稅率和費用扣除項目的設計應重點考慮與分類計征的銜接問題,尤其是與工資、薪金所得累進稅率表的銜接。與此同時,該方案還提出了相關的稅收征管機制與配套措施。
而中新社則稱,上述方案的最大優點在于,既可控制自行申報納稅人的初始規模,又可較好的利用既有制度框架。與分類所得稅制相比,在有利于加強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的同時,具有較好的可拓展性。
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自1994年起實施,其原則是“高收入者多繳稅,中等收入者少繳稅,低收入者不納稅”。從第九個五年計劃制定并啟動開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便成為中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目標。迄今,已經跨越四個五年規(計)劃,但未獲實質性進展。
而近期,關于個稅改革的討論熱絡,全國人大網站就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最終收集到23萬多條意見,創人大單項立法征求意見數之最,其中,48%的意見要求修改免征額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的提議。6月27日,個稅修正案草案二審時,維持了上述提議。(財新記者 徐明(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