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其持有的家樂福天津、廣州、重慶三家合資公司中的全部45%、20%、10%股權
在“塑化劑”危機中不幸“觸礁”的臺灣食品巨頭統一企業集團(TW.1216)突然宣布將退出其在內地家樂福超市中的全部投資。
統一企業近日發布公告,稱計劃將其手中持有的位于天津、廣州和重慶三家大陸合資公司的股權出售給合資伙伴家樂福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家樂福中國公司公關部負責人透露,目前家樂福和統一在中國大陸的合作就是上述三家合資公司,后者持有的股份分別為45%、20%和10%。股權轉讓后,家樂福和統一在大陸就沒有股權合作區域。這意味著,統一將不再參與家樂福在中國內地超市的所有投資。
作為家樂福在中國市場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統一的這一決定不可避免地引起外界諸多的聯想和猜測。不過,統一公關部門負責人Edw ard Tu稱,該公司希望集中精力發展中國大陸的食品加工業務,這也是其計劃撤回對公司不具控股權的零售和分銷業務投資的原因所在。而家樂福中國區公關部人士則表示,統一的退出不會影響到家樂福與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關系。
“師徒之誼”的合作伙伴
家樂福中國公司昨日向記者確認上述股權轉讓事宜。據統一方面透露,上述交易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該公司通過上述交易有望獲得311萬美元的收益。
這并非合作伙伴第一次與家樂福分手。“上世紀90年代末,由于65%的股權投資限制,家樂福被中國政府要求整改,將另外35%的股份被迫出售給一些由政府‘指腹為婚’的內資合作伙伴,從而換取在中國市場的生存權。”原家樂福人士透露,最多時候,家樂福在中國有32個合作伙伴,31家合資公司。這其中,江蘇悅達與臺灣統一都是家樂福在中國相當重要的合作伙伴。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目前悅達集團仍然是家樂福在江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的“伴侶”,在重慶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中,除家樂福持股55%,統一企業持股10%外,江蘇悅達還占有35%股份。而統一在家樂福中國市場的拓展中似乎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家樂福前任中國區總裁施榮樂曾表示,是臺灣統一集團的老總教會了他如何在中國做零售。據悉,1987年家樂福進入臺灣市場,統一以合資方身份持有40%股份。之后,該公司又以戰略性投資將觸角延伸至家樂福在重慶、天津、廣州等地的10多個門店。
不過,至2005年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后,部分因“指腹為婚”而被撮合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因無力跟隨家樂福繼續開店的步伐開始相繼退出。
“其實家樂福合作伙伴的退出,并沒有很大的共性。我們一直堅持與合作伙伴共同發展的戰略,他們了解當地消費、熟悉市場,對家樂福這種非中央集權的運營模式有很大幫助。”家樂福內部人士透露。但是,與家樂福合作的企業有各自不同的包袱或市場策略,比如統一是希望集中精力發展中國大陸的食品加工業。
塑化劑風波殃及?
根據統一公告顯示,此次轉讓天津家樂福45%、重慶家樂福10%和廣州家廣超市20%的股權,可為統一每股獲利貢獻新臺幣0.02元。此外,上述三家合資公司目前已實現盈利,去年獲利合計達人民幣2700萬元。雖然與統一去年大陸5億多的獲利相比,其在家樂福超市中盈利占比不大,但對于一個正處于上升階段的投資來說,此時套現退出也未免可惜。
“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是否與目前臺灣的塑化劑風波有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業人士透露。上月底,臺灣有關部門公布,統一企業生產的寶健運動飲料、蘆筍汁和7-SELECT低鈉運動飲料因含有塑化劑被下架回收。6月1日,統一啟動清查程序,貿易商封閉庫存、接受中間渠道和消費者退貨、清查回收。6月22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臺灣受塑化劑污染的問題產品名單”再次更新,統一企業又有4款飲料產品新近上榜。
根據統計,臺灣島內飲料市場過去三年每年復合年增率僅2%至3%,去年整體規模僅510億元新臺幣,其中又以茶飲料超過240億元新臺幣規模最大,果汁規模約60億元新臺幣、運動飲料約35億元新臺幣。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表示,塑化劑風暴對飲料業的沖擊將可能持續整個夏季。市場預估,今年臺灣飲料市場將損失150億元新臺幣,換算全年衰退幅度高達30%,將創下臺灣有史以來衰退幅度之最。
“經濟損失現在還無法統計,但品牌的潛在影響肯定存在。”上述食品業人士表示,如果要彌補損失,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眾所周知,統一企業雖然在臺灣是食品業的老大,但在中國大陸,其方便面、茶飲料等多個領域卻輸給康師傅,只是在果汁飲料方面稍有領先。現在統一放棄內地不具控股權的零售和分銷業務投資,而專注食品加工,應該只是前奏。
記者了解獲悉,雖然統一退出家樂福,但在該公司內地分銷渠道中所占比例不大。記者從統一臺灣有關人士處了解到,該公司旗下目前還有上海7-11便利店、山東統一銀座、四川統一優瑪特量販、北京法寶超市、星巴克咖啡、康是美等多種零售業態和數百家門店網絡。
采寫:南都記者 田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