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斯碩 歐陽亮
直達滿座單程客票收入67萬,部分硬件堪比飛機頭等艙,仍存手機信號不穩等瑕疵
京滬高鐵果然是“貼地飛行”,瞬間加減速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感到了耳膜鼓脹甚至有些頭暈。
昨天,本報兩路記者分別從北京和上海出發,乘坐京滬高鐵試運行列車往返兩地。
從整個旅程的體驗來看,車廂一些硬件配備堪比飛機頭等艙,但也存在手機信號不穩定等瑕疵。
記者從京滬高鐵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京滬高鐵開通的具體時間表將于近期明確公布,并于開通前一周對社會公開售票。
探訪VIP觀光區
昨天上午9點,記者乘坐的G2次高速列車準時從上海虹橋站出發。
經停南京2分鐘,這趟時速300公里動車組直達北京,4小時48分鐘達標最短用時。
相比此前開通的滬寧、滬杭線,昨天的這趟高鐵二等坐席與前者差不多,一等坐席則略顯寬敞。
京滬高鐵動車組列車設有一等車、二等車、商務車、餐車,并設有兩個VIP觀光區。VIP觀光區緊鄰司機室。
每個VIP觀光區設兩個與商務車內相同的高級可躺式座椅、3個真皮高檔沙發、高級“電子幕簾”,多功能邊柜等設施。
商務車座椅采用高檔真皮蒙面,帶有寬大的私密罩殼。輕輕按一下座位旁邊的按鍵,座椅會自動向外調整,形成一張簡單的睡床,同時由于外部有罩殼,也形成了一定的私密空間。
每個座椅都配有電視、小桌板、電源插座、閱讀燈等配套設備。
就此硬件配備來看,已看齊飛機頭等艙。
如果你感覺累了,想擁有一個獨立的休息空間,在駕駛室與VIP區域之間有一個霧化玻璃,點擊玻璃旁邊的按鈕,整個玻璃就如同籠罩了一層霧氣一樣,與駕駛室的“墻”就形成了
“我們坐在車里,感覺車輛行駛非常平穩,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車輛能否在運行中保持平穩,另一個因素,即是鐵路的路基是否平整。”中國鐵建十五局京滬高鐵副指揮長徐萬鵬告訴記者。
他表示,京滬高鐵的路基施工要求非常高,無砟軌道板的鋪設和鋼軌的鋪設絕對誤差必須保持在1毫米之間,相對精度保持在0.3毫米。
目前有評論認為國外鐵路樁體結構完成后,要放置一年左右的時間,使其完全沉降后才能繼續施工以及開通鐵路。
對此,徐萬鵬告訴記者,雖然京滬高鐵的樁體沒有經過那么長時間的沉降,但工作人員對其應用了成套技術手段,使其完成快速沉降過程。
“未來如果樁體繼續發生沉降,沉降幅度也會非常小,會控制在幾毫米的范圍內。”徐萬鵬告訴記者。
但從記者的體驗來看,此趟旅程并非沒有瑕疵。
雖然整個車廂都配備了無線上網的功能,但記者在列車上試用后發現,網絡信號還不是特別穩定,簡單的收發郵件還可以滿足,但瀏覽網頁等速度較慢。
與網絡信號類似,在高速行駛中的手機信號也有同樣的困擾,時斷時續,不是特別穩定。
對此,北車集團唐車公司總工程師孫幫成告訴記者,之所以會產生信號中斷的問題,是因為在沿途經過不同的信號基站時,信號會發生轉換。“平時我們在坐汽車和行走時速度很慢,轉換時一般都不會感覺到,但在高速中,如果轉換不能很快完成,就會出現斷線。”
他告訴記者,解決高速運行時的通訊有兩個途徑,一是車廂內安裝信號放大器;二是在沿途多建立通訊基站。這需要通訊運營商的配合。
見仁見智的性價比
京滬高鐵線路上運行時速300公里的列車主要為CRH380A型車和CRH380B型車,其中A型車主要由南車集團制造,B型車主要由北車集團制造。兩種列車雖然基于不同的技術平臺,但是技術標準都是一致的。
據孫幫成介紹,與京津高鐵上運行的高速動車相比,CRH380B型列車有了很大的改進,最大的突破是在高速運動中減少空氣阻力7%,同時提高功率4%。
“我們用了6年的時間,通過技術引進吸收再創新,目前已完全掌握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的技術,京滬線上跑的CRH380型動車完全由國內研發制造,自主化率達到100%。”南車集團四方公司副總工程師梁建英告訴記者。
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起自北京南站,終到上海虹橋站,連接“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區,沿線共設24個車站。
記者了解到,除去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沿線經過的車站大部分為新建車站。
昨天上午,記者乘坐的列車從虹橋出發6分鐘后,加速到300公里/小時,此后大部分時間都以300公里上下的時速運行。
返回時,列車經停了更多站點,耗時也更長。整個往返行程用時超過10個小時。
對于即將于月底正式開通運營的京滬高鐵而言,運行時速公布時依然引發了外界的疑問。
此前媒體報道稱運行速度是350公里,最高可達380公里。
對此,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近日進行了釋疑。據其介紹,京滬高速鐵路是按照350公里的技術標準建造的,開通初期確定300公里的商業運營速度,不是由于建設不達標、安全不可靠。
“降速”也與兩種時速五種票價的模式確定有關。
兩種時速開行的方案會造成“快車”和“慢車”在同一條線路上、同一個區間里面行駛,這就產生了速度差。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慢的要給快的讓路。”胡亞東說,速度差越大,避讓越多,影響就越大。
經過測算,相比時速300公里和250公里混合運行模式,350公里和250公里混合開行的效率要降低20%左右。
盡管如此,在一些時常往返北京和上海的“空鐵大軍”眼中,高鐵依然具有比較優勢。
昨天,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虹橋一趟差不多應該和記者所乘高鐵同時出發的航班延誤。
當飛機前輪“熱吻”首都國際機場跑道時,已經是上午11點45分。
事實上,有旅客測算,算上安檢、登機等時間,如果再延誤,從上海坐飛機到達北京需要4個小時左右。
新浪華東市場總監潘瑋向記者表示:“以前都是坐飛機,但航班誤點率很高,高鐵通車后,肯定會考慮高鐵,因為高鐵的準時,實際上能幫我節約更多的時間。”
然而,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
如果是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列車,從北京到上海全程最短則需要7小時56分。
票價賬本
根據此前披露的數據,京滬高鐵初期計劃投資約2200億元。
有業內專家估算,不考慮收回投資,不計入折舊,僅運營成本和償還利息,京滬高鐵每年至少就需要96億元的資金,即每天至少要賺2630萬元。
事實上,關于這項浩大工程的一系列最新賬本仍有待權威部門披露。
關于京滬高鐵的車票收入,倒是可以從記者昨天乘坐的車次上看出一些端倪。
記者乘坐的CRH380BL列車,共有1005個座位,其中,單價1750元的商務座34個,935元的一等座共180個,555元的二等座791個。
如果這列高鐵滿員從上海直達北京,客票收入約為67萬元。
事實上,京滬高鐵運營初期,計劃每天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90對,除了時速和票價的不同,還須考慮各站點的上下客流。因此,京滬高鐵實際的售票收入并不能簡單計算。
從目前已經通車的高鐵來看,不管國內還是國際,如何贏利是擺在各大鐵路公司面前的共有難題。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曾告訴記者,目前世界上已經通車的高鐵,只有日本的東海道新干線能夠贏利。
曾有專家在2010年表示,東海道新干線年運輸量達1.2億人次。
而在京滬高鐵方面,按照胡亞東近日透露的日均18萬的運力測算,不算上高峰期加開列車的話,京滬高鐵設計年運力約為6570萬人次。
有專家表示,京滬之間現在客流量已經很大,而且根據國際經驗,GDP每上升10個百分點,高鐵客流會增加9個百分點,因此京滬高鐵的贏利前景比較樂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亦認為,京滬高鐵是贏利前景最好的高鐵線路。因為從目前的京滬航空市場可以看出,京滬之間的客流中,大部分為商務人士,他們對價格不是太介意,需要的是速度、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