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龍飛
“現在誰還敢公開出來說話,不是工商、質檢的問題了,而是直接刑拘。”2011年6月8日,袁立本(化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他是一位食品添加劑經銷商。其合作的對象正是前不久剛剛被“抓人封鋪”的東莞昱延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東莞昱延),而東莞昱延與臺灣塑化劑風波的始作俑者臺灣昱伸香料有限公司有緊密關聯。
袁立本覺得自己很冤,“這家公司工商執照全都齊備,事發前誰知道什么是塑化劑啊。”
臺灣塑化劑已經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風波,各相關國家紛紛封堵、下架從臺灣進口的食品飲料等。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同樣雷厲風行、反應迅速。
但國內市場上究竟流出了多少塑化劑產品,而政府部門的“鐵拳”能否清查這些違法添加劑的流向,還仍是個未知數。
經銷商喊冤
袁立本還記得第一次與東莞這家公司合作時,對方拍著胸口說:“我們早在1978年就開始生產食品添加劑,統一、康師傅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
今年5月中下旬,當時臺灣塑化劑問題已經扯出了臺灣昱伸香料有限公司。那時候袁立本就意識到,與自己做了快兩年生意的東莞昱延將會出問題。
記者在廣東省工商企業資料查詢系統中發現,東莞昱延注冊號為441900000461009,法定代表人為朱國東,注冊資本10萬元,成立日期為 2007年4月24日。臺灣媒體稱,東莞昱延是臺灣昱伸香料的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57歲的臺灣商人賴俊杰。據說賴俊杰有兩個兒子,分別是賴昱伸與賴昱延。兩家公司分別以兩個兒子的名字來命名。這一消息雖然還沒得到權威部門的證實,但6月1日廣東質監部門通報稱,東莞昱延與臺灣昱伸有關聯,而且從昱延公司查獲的進貨和銷售記錄均顯示“起云劑用油”來自臺灣。
這時,意識到情況不妙的袁立本第一個念頭是“要求賠償”。5月下旬他多次致電聯系該公司的銷售人員以及負責人,但電話一直不通。“所以5月底我就從佛山來到了東莞。”袁立本說,他開始還想過要報警。但6月廣東省食安辦通報了東莞昱延“含塑”后,袁立本反而不敢聲張了。
“廣州一家‘東莞昱延’的經銷商直接被刑拘了。”袁立本告訴記者,這個何姓的廣州人他還有印象,“感覺是個老老實實的生意人。”
記者了解到,這個何姓廣州人是一家名為廣州晶琭添加劑有限公司的法人。6月5日,廣州警方將何某刑拘。據稱該公司自2009年8月以來,曾向東莞昱延公司購買含有“塑化劑”的食品添加劑16公斤,這批食品添加劑銷往廣州白云區及海珠區的蛋糕店、面包店,而且早已銷售一空。白云區警方根據《刑法》144條規定,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將嫌疑人何某刑事拘留。
“如果明知添加劑有害還銷售,那刑拘肯定沒問題。但諷刺的是,在2011年5月以前,沒有任何機構或者政府部門告知我們這些添加劑含有有害成分。”袁立本對于同行的遭遇顯得頗為不滿。他原本“公開事件,尋求賠償”的念頭早已打消, “現在求神拜佛,希望有關部門別找到我就好。”袁表示。
流向查處難度大
袁立本每次與東莞昱延的交易量均不大,所以兩者基本沒有簽訂合同,東莞昱延也要求現款現提,因此袁立本在東莞昱延的記錄中只有一家貿易公司的名字以及一個手機號碼。“據我所知昱延90%的客戶都是以這種方式銷售,并沒有很完整的登記。經銷商不配合,政府部門要查有害添加劑的流向會非常難。”袁表示。
上述被刑拘的廣州經銷商也有相似情況。廣州晶琭添加濟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記顯示,其地址位于廣州市白云區新市街匯僑新城匯僑二街43鋪。但工商部門第一次去調查該公司時,這家公司早已大門緊鎖,人去樓空。其后有媒體報道警方輾轉尋找,最后何某主動到派出所接受調查。
6月8日,記者來到東莞市萬江區滘聯社區創業路第二工業區昱延公司的工廠,廠區的規模不大,約兩千平方米的廠區內只有兩棟三層樓高的生產大樓。公司早已空無一人。據了解,該公司事發前大約有17名員工,自2007年4月投產以來,每月食品添加劑產量約為3000公斤,銷售額15萬元~20萬元,主要銷往廣州、江門、東莞等地。
有關部門表示已對東莞昱延采取查封并扣押原料、產品及生產設備等措施,公安部門已立案偵查并對企業主要人員刑拘,據東莞公安部門表示,東莞昱延有3名工作人員被刑拘。有關地區及部門正全力追查產品流向。截至6月9日,相關部門尚未公布產品流向的細節。
影響究竟有多大
袁立本告訴記者,在事情發生后,他在佛山倉庫內的食品添加劑都已全部銷毀。公司已經停止運作。但他也承認,現在很難計算究竟有多少含塑化劑的添加劑通過他的經銷流向市場。袁立本的添加劑銷售主要是廣州、佛山一帶各類型的面包店,另外不少星級酒樓、食肆也是他的主要客戶。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流行綠色食品,所以很多酒店都開始自己制造果汁飲品。這些標榜不含防腐劑的自制飲品通常都會添加各種類型的乳化劑,其中就包括起云劑。“這些添加劑可以讓飲品賣相更好,而且口感也會更好。”該人士說。
以往制造者通常只會添加十幾元錢一公斤的乳化劑,“但由于臺灣食品流行,加上起云劑標榜不含防腐劑,價格較貴的起云劑反而開始流行。”該人士表示。此次臺灣爆發的塑化劑風波起因也是如此,黑心商人用工業原料DEHP(塑化劑)替代生產起云劑的棕櫚油,前者的價格只有后者的1/5。這使得這些黑心商人生產的起云劑價格只有正常產品的2/3。塑化劑風波爆發前,國內市場上起云劑的價格同樣相差很遠,袁立本表示其單價從25元到60元不等,開始廠家的理由是:價格較貴的產品直接從臺灣進口,“但實際情況會怎樣,除了東莞昱延外,還有多少廠家生產這些有害產品,我也不清楚。”袁立本表示。
實際上,除了起云劑,所有乳化劑在制作過程中都會用到油脂,國內添加劑生產企業有沒有大規模地用塑化劑替代棕櫚油生產乳化劑,現在尚難以確定。
資料顯示,大陸使用的乳化劑品牌主要包括丹麥食品添加劑和生物酶生產商丹尼斯克和愛爾蘭乳化劑巨頭KERRY,二者分別在昆山和杭州設廠。國產乳化劑品牌主要是河南的正通和廣州的美晨。另外珠三角還有大量像東莞昱延一樣的中小型添加劑制造廠商。6月9日,廣東食安辦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將會嚴查各類型添加劑生產企業的產品。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